时间: 2025-04-29 11:5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51:23
寄张伯雨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句曲先生非隐沦,
苦嫌城市客来频。
每瞻湖上青乌去,
不觉山中白兔驯。
古洞神瓜圆似斗,
空林老茯长如神。
金钟玉几我所爱,
鹤氅乌巾许卜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城市喧嚣的厌倦。句曲先生并不隐遁于世,只是觉得城市中的客人来往频繁,让他感到苦恼。每当我望着湖面上的青乌(传说中的神鸟)飞去时,不知不觉中发现山中的白兔变得温驯。山洞中的神瓜大得像斗一样,空林中的老茯苓长得宛如神物。我所钟爱的金钟玉几,鹤氅和乌巾也希望能与邻居共用。
杨维桢(1280-1350),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隐居生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批判。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山水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寄张伯雨》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对城市生活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折射出他对现实的反思与逃避,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寄张伯雨》是一首浓郁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与对城市喧嚣的厌倦。诗中从句曲先生的身份引入,传达了对高人隐逸生活的向往。随着诗情的展开,诗人用“青乌”和“白兔”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比,表现出城市生活的烦扰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珍视。后半部分则用“古洞神瓜”和“空林老茯”描绘了自然的丰饶和神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展现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生活的反思,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句曲先生”指的是哪个身份?
A. 隐士
B. 城市客
C. 诗人
D. 学者
诗中“青乌”象征什么?
A. 城市
B. 理想与超脱
C. 生活的烦恼
D. 朋友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名声的渴望
答案:1. A; 2. B; 3. B
可以对比杨维桢的隐逸主题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杨维桢在城市喧嚣与隐逸生活的对比上更加明显,而陶渊明则更注重田园生活的甜美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