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偈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7:07:11

诗句

报慈有一公案,诸方未曾结断。

幸遇改旦拈出,各请高著眼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7:11

原文展示:

报慈有一公案,诸方未曾结断。
幸遇改旦拈出,各请高著眼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报慈的一个公案(事件或问题),不同的地方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解决。幸好在改旦之时被提出,各位请高高在上,仔细看待这个问题。

注释:

  • 报慈:指的是慈悲或慈爱的行为,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对佛教教义中慈悲的理解。
  • 公案:佛教中常用的一个概念,通常指的是一种思考或讨论的问题,通常是由禅宗的师徒之间提出的。
  • 未曾结断:表示尚未有明确的结论或解决方案。
  • 改旦:指的是晨曦或新的一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
  • 高著眼看:意为请高瞻远瞩,仔细观察和思考。

典故解析:

这首诗涵盖了佛教的公案文化,公案是禅宗中用以启发弟子对真理的理解的工具,常常涉及到对“无”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改旦”象征着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开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进英是宋代的一位僧人,生活在一个佛教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佛教教义的探讨及个人内心的修持。

创作背景:

此诗出现在宋代,正是佛教思想与儒道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可能借用公案来讨论佛教教义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试图引导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短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的前两句提到一个尚未解决的“公案”,引发读者对自我内心及其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惑的思考。这里的“报慈”不仅是对他人慈悲的期望,也是对自身修行的反思。诗的后两句则给出了一个希望,即在新的晨曦中,经过深思熟虑后,有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诗中以“高著眼看”作为结尾,鼓励人们在面对纷扰时保持清晰的视野和冷静的心态。这种表达既是对佛教思想的引导,也传达了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公案”的探讨,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惑时的一种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到有一个公案,暗示内心或社会中存在未解的疑惑。
    • 第二句:说明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地方都有讨论,但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 第三句:引入新的视角,暗示有机会在新的一天中重新审视问题。
    • 第四句:呼吁人们要保持高远的视野,去认真观察和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报慈”和“公案”的对比,体现了哲学思考的深度。
    • 象征:晨曦象征新的开始,鼓励人们在面对困惑时要有新的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面对生活中的疑惑和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维,勇于探索和反思。

意象分析:

  • 报慈:象征慈悲与关怀,是对他人和自我内心的呼唤。
  • 公案:象征复杂的哲学问题,反映了人们常常面临的思考挑战。
  • 改旦:象征新的希望和开始,鼓励人们在新的一天中寻找答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报慈”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慈悲
    • B. 报恩
    • C. 结断
  2. “公案”在佛教中指的是什么?

    • A. 法律问题
    • B. 思考问题
    • C. 生活琐事
  3. 诗中提到的“改旦”象征什么?

    • A. 结束
    • B. 新的开始
    •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题》——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释进英的这首诗都探讨了如何通过新的视角来理解生活中的困惑,前者强调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学,而后者则通过公案来传达思考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禅宗公案集》
  • 《诗词的美学与哲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庚子八月八日再游东山寺 崇法寺 凤箫吟·锁离愁 赠戴竹堂 竹溪寺晚眺 阑干 其二 阑干 其一 自北固放舟登焦山值雨留松寥阁 闻观察使熊公方受左迁东昌太守为长歌寄之 自丹阳至吴门过无锡登惠山啜泉爱其清幽返舟赋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洗空 任贤受谏 白字旁的字 瑶函 里字旁的字 杯水车薪 理疗 顺美匡恶 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黑道 终虚所望 言字旁的字 瞋詈 爻字旁的字 长斋绣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