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3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30:59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在这个秋天的阴云时晴的傍晚,庭院里变得愈发凄冷。我静静地伫立,听着寒冷的声音,云层深厚,连一只大雁的影子都看不见。夜深人静,只有孤独的灯光映照着墙壁。酒已经喝醒了,如何才能消磨这漫长的夜晚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无雁影”可联想到北雁南飞的季节性迁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其词风典雅,气韵华美,被誉为“词宗”。周邦彦在词的创作上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表现出深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秋季,可能反映了诗人在某个秋天的夜晚,面对孤独与寂寞的感受。时代背景上,宋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游走。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秋天阴晴变化的景象,令人感受到季节的交替和时光的无情。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表现出一种凄清的美感,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词中“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一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秋天的声音和景象让人感到孤独与凄凉。此时,诗人似乎在等待什么,却又无法抵挡内心的孤寂。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情绪。夜深人静,四周的寂静显得格外刺耳,孤灯映照的墙壁,仿佛是诗人内心的孤独写照。最后一句“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则是对这一切的无奈与叹息,酒醉之后的清醒,反映出诗人对孤独的深刻理解和无可奈何的心境。
整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画,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秋季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秋阴时晴渐向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酒已都醒”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云深无雁影”中“雁影”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这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