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流河驿泊舟夜月言意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8:23:09

诗句

御河牵缆溯洄漩,去国何须意惘然。

社燕将雏回故垒,洲鸿刷羽上高天。

行囊剩有经书满,舞袖翻归锦绮鲜。

素影沙光澄似练,浩歌一曲扣吴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23:09

原文展示

流河驿泊舟夜月言意二首 其二
御河牵缆溯洄漩,
去国何须意惘然。
社燕将雏回故垒,
洲鸿刷羽上高天。
行囊剩有经书满,
舞袖翻归锦绮鲜。
素影沙光澄似练,
浩歌一曲扣吴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流河边泊舟时的心境。
在波浪翻滚的河流中,我的船被绳索牵引着逆流而上;
离开故乡,又何必感到迷惘和忧伤呢?
社燕带着幼雏回到故乡的洞巢,
水面上的鸿雁展翅飞向高空。
我的行囊中还装满了经典书籍,
舞动着衣袖准备归去,锦绣的前程在眼前。
月光照在沙滩上,清晰如绢;
我高歌一曲,声声入耳,撞击着船舷。

注释

  • 御河:指的是皇帝或者王族所用的河流。
  • 牵缆:用缆绳牵引。
  • 溯洄:逆流而上。
  • 社燕:指在社日(春秋时期的祭祀日)归来的燕子。
  • 故垒:故乡的旧巢。
  • 洲鸿:指水面上的鸿雁。
  • 刷羽:展翅飞翔。
  • 经书满:指装满经典书籍的行囊。
  • 舞袖:比喻轻舞的姿态,象征归心似箭。
  • 素影沙光:月光照在沙滩上的清影。
  • 浩歌:高亢的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万策,清代诗人,以其清新明快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离开故乡的旅途之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离乡的复杂心境。开头以“御河牵缆溯洄漩”描绘出船只在河流中行进的情景,既有对故乡的依恋,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诗中的“去国何须意惘然”,更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宽广理解,面对离别,他并不感到失落,而是坦然面对。

接下来的“社燕将雏回故垒,洲鸿刷羽上高天”,通过自然界中的燕子和鸿雁的归巢,表达了归属感与希望。燕子带着雏鸟回到旧巢,象征着温暖的家庭与亲情的牵挂;而鸿雁则象征着自由与壮志,寓意着诗人心中不灭的理想。

“行囊剩有经书满”,这句表达了诗人心中所携带的文化积淀与精神寄托,显示出他对知识的重视与追求。最后,诗人以“浩歌一曲扣吴舷”结束,展现出一种豪情壮志,歌声在夜空中回荡,仿佛是在向故乡的方向寄去思念与祝福。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象,构建出一种离愁别绪与理想追求相交织的情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御河牵缆溯洄漩:描绘船只在河流中行进的情景,牵引和逆流而上的动作暗示着离开故乡的复杂感受。
  2. 去国何须意惘然:表达了对离乡的态度,强调即使离去也不必感到迷惘。
  3. 社燕将雏回故垒:社燕归来象征着温暖的家庭和对故乡的思念。
  4. 洲鸿刷羽上高天:鸿雁展翅高飞,象征着自由与理想,展现诗人追求高远的志向。
  5. 行囊剩有经书满:装满书籍的行囊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6. 舞袖翻归锦绮鲜:舞动的衣袖象征归心似箭,期待美好的未来。
  7. 素影沙光澄似练:月光照在沙滩上,意象清晰,表现静谧的夜晚。
  8. 浩歌一曲扣吴舷:高歌的声音撞击着船舷,表达出思乡和豪情。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社燕将雏”与“洲鸿刷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意象的比喻,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 拟人:将燕子和鸿雁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御河:象征命运与人生的河流。
  • 社燕:代表家庭与团聚的温暖。
  • 洲鸿:象征自由与追求理想的勇气。
  • 经书:象征智慧与文化的内涵。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御河”指的是谁的河流?
    A. 皇帝
    B. 平民
    C. 商人
    答案:A. 皇帝

  2. 诗中提到的“社燕”象征什么?
    A. 亲情
    B. 友情
    C. 自由
    答案:A. 亲情

  3.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离乡的___。
    A. 悲伤
    B. 迷惘
    C. 希望
    答案:C. 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离别与旅途的心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陈万策的诗更多关注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而《登鹳雀楼》则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流露,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选》

相关查询

金缕曲 金缕曲 其一 弃妇词,纪冶城近事,并邀午诒同作 金缕曲·赠园峤兄弟 金缕曲·乙亥1995重阳与复旦二百老人同登东方明珠塔有感 金缕曲 题撷秋图,图写美人伫立,手拈红豆微睇,若有所思 金缕曲 其五 金缕曲 悼亡 金缕曲 题褚二梅北征草和顾顾山 金缕曲 其二 金缕曲 简查声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浚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资哺 四字头的字 刑无等级 沥酒 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单耳刀的字 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俚謡 兴役动众 豸字旁的字 柳骨颜筋 隐影 外甸 包含戍的词语有哪些 辰字旁的字 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俯首帖耳 摇曳多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