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1:44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三首
作者:李虚己
部符南粤转轺车,
三宝新题表义闾。
药石好携灵连句,
素筠留得蔡邕书。
平原架上衣无主,
过客堂中食无鱼。
见说下帷多俊士,
共瞻司马慕相如。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的华林书院的景象:
在南粤之地,车马穿梭,
新题的三宝诗句表明义士的门庭。
药石的良方希望能带来灵感,
素筠竹简上留下了蔡邕的书法。
平原上放着无人认领的衣物,
客堂中却没有鱼可供食用。
听说这儿有许多俊秀的士人,
大家都仰慕司马相如的才华。
李虚己,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诗人,以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和社会风俗,常常表现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南粤的华林书院,诗人通过书院的场景,表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士人风采的赞美。华林书院是当时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交流场所,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
李虚己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三首》以其如诗如画的笔触,描绘了南粤书院的独特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诗以“部符南粤转轺车”开篇,展现了书院的繁忙与活力,仿佛彰显着南方文化的蓬勃发展。诗中提及的“三宝”不仅是对精神追求的向往,也暗示着人们对道德与学识的重视。
接下来的“药石好携灵连句”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交流的期待,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传递。在“素筠留得蔡邕书”中,诗人用蔡邕的书法作为文化的象征,强调了书院在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而“平原架上衣无主,过客堂中食无鱼”则暗示了书院内外的冷清与不易,反映了士人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后两句“见说下帷多俊士,共瞻司马慕相如”,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情感,通过对俊士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描绘书院景象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重视与对士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南方文化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表达了对南方文化的追求与对理想士人的向往,反映出文化的传承与现实的矛盾,兼具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思考。
“部符南粤转轺车”中的“部符”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药石”象征什么?
“见说下帷多俊士”中的“俊士”指的是?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虚己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三首》均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白更加强调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李虚己则更加细腻地描绘文化氛围与现实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