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万杉寺途中即目》

时间: 2025-04-28 00:20:30

诗句

窄径出丛碧,迤逦渐旷原。

山田高复下,方罫依云根。

暖翠结庵屋,清流抱柴门。

门前荫桑柘,屋后罗鸡豚。

山家禾黍熟,想见风俗敦。

比邻无嫌猜,相对生春温。

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

诛茅傥终遂,试与荷筱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0:30

原文展示

万杉寺途中即目
作者:夏敬颜

窄径出丛碧,迤逦渐旷原。
山田高复下,方罫依云根。
暖翠结庵屋,清流抱柴门。
门前荫桑柘,屋后罗鸡豚。
山家禾黍熟,想见风俗敦。
比邻无嫌猜,相对生春温。
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
诛茅傥终遂,试与荷筱论。

白话文翻译

沿着狭窄的小径走出青翠的丛林,渐渐来到开阔的原野。
山田高低起伏,田地在云根下延展。
温暖的翠色包围着庵屋,清澈的流水环抱着柴门。
门前荫凉的桑树和柘树,屋后饲养着鸡和猪。
山里的农田禾黍已经成熟,想必当地风俗淳厚。
邻里之间没有猜忌嫌隙,面对面相处温暖如春。
这地方难道不是桃花源,而是朱陈村?
砍柴和茅草的事情终于得以实现,试着和荷花与细竹谈论。

注释

  • 窄径:狭窄的小路。
  • 丛碧:指青翠的丛林。
  • 迤逦:形容曲折延伸的样子。
  • 方罫:方形的田地。
  • 荫桑柘:桑树和柘树的阴影。
  • 禾黍:禾谷和黍米的统称,代表农作物。
  • 风俗敦:风俗淳厚,形容人情淳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敬颜,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字少宗,号敬颜,来自江苏。其作品以自然景色和乡土生活为题材,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的关注。

创作背景

《万杉寺途中即目》创作于游历万杉寺途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万杉寺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的开头,诗人通过“窄径出丛碧,迤逦渐旷原”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展现出大自然的幽静和开阔。接着,诗中描写了乡村的生活场景,柴门、鸡豚、禾黍成熟,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村庄,体现出人们的安逸与幸福。

“比邻无嫌猜,相对生春温”一句,透露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表现出一种理想社会的温暖与和谐。最后的“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将诗人与陶渊明的桃花源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生动,既有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窄径出丛碧:描写诗人走出青翠的丛林,象征着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
  • 迤逦渐旷原:小路曲折延伸,渐渐来到开阔的原野,暗示着探索的过程。
  • 山田高复下:山田的高低起伏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
  • 暖翠结庵屋:描述庵屋被温暖的绿色环抱,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清流抱柴门:清澈的水流环绕着柴门,象征着生活的清新与纯净。
  • 门前荫桑柘:门前的树木为生活增添了阴凉。
  • 屋后罗鸡豚:描述农家悠闲的生活场景。
  • 山家禾黍熟:表现出丰收的喜悦,体现出农民的辛勤与成果。
  • 想见风俗敦:暗示这个地方的人情味浓厚。
  • 比邻无嫌猜: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 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将村庄与桃花源相提并论,体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诛茅傥终遂:表达了生活理想的实现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村庄比作桃花源,强调其理想化的生活。
  • 对仗:如“门前荫桑柘,屋后罗鸡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传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径:象征人生的道路。
  • 青翠:代表自然与生命。
  • 庵屋:象征隐逸的生活。
  • 禾黍:象征丰收与劳动的成果。
  • 邻里:象征人际关系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夏敬颜
    • C. 王维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无乃朱陈村”意指?

    • A. 一个理想的地方
    • B. 诗人的故乡
    • C. 一个繁华的城市
    • D. 一片荒野
  3. “比邻无嫌猜”表达的情感是?

    • A. 嫉妒
    • B. 和谐
    • C. 冷漠
    • D. 争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夏敬颜的《万杉寺途中即目》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体现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夏敬颜的作品更侧重于现实生活中的温暖人际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理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笑平生 木兰花慢·步凉颸绿野 满江红·王母仙桃 摸鱼儿 杨教之齐安任 满江红 其二 满江红 其一 浪淘沙令 念奴娇 冰澌 简寂观 挽文魁母齐魏国夫人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乡迩 编译程序 身非木石 牵丝扳藤 弓字旁的字 言多伤幸 龍字旁的字 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淹荒 合盘托出 寸指测渊 包含燃的词语有哪些 拖人下水 陈死人 口字旁的字 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邑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面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