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8:48
数家烟树里,竹湛最佳名。
茅屋经秋补,山田隔岁耕。
残阳归牧笛,零露咽虫声。
更遇村翁说,生平未入城。
在几户人家的烟雾缭绕的树丛中,竹子最为出名。
茅草屋在秋天修补,山田每年都要隔年耕作。
夕阳下,牧羊的笛声回荡,露水滋润着虫鸣声。
更有一位村里的老人说道,他一生都没有进过城。
作者介绍:超远,清代诗人,以其描绘山水田园和清新自然见长。其作品常展现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风格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的乡村环境中,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刻感受。
《竹湛》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数家烟树”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烟雾缭绕的树木仿佛在述说着这里的生活气息,而“竹湛”又突显了竹子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乡村的繁荣。
接着,诗人提到“茅屋经秋补”,生动地描绘了乡村人家生活的艰辛与勤劳,茅草屋的修补不仅是对物质的关心,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山田隔岁耕”则反映了农耕的周期性与自然的规律,暗示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残阳归牧笛,零露咽虫声”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的田园宁静,牧笛声轻柔动听,虫鸣声宛如低吟,仿佛在诉说着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安宁。最后一句“生平未入城”更是道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珍视,表达了对城市喧嚣的向往与对乡村静谧的依恋。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代农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的美好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述的主要场景是:
a) 城市的繁华
b) 乡村的宁静
c) 战场的激烈
“生平未入城”意味着:
a) 诗人对城市的向往
b)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珍视
c) 诗人对战争的厌恶
诗中提到的“茅屋”主要象征:
a) 富裕的生活
b) 简朴而勤劳的生活
c) 无所事事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杂诗》相比,超远的《竹湛》更侧重于生活细节的描绘和乡村氛围的营造,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两者在表现田园风光的同时,传达了不同的主题与情感。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