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2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20:04
招隐桥
作者: 夏敬颜 〔清代〕
丛桂小山发,言寻烟水遥。
何人此肥遁,岩月若为招。
松暝入归鸟,云深出暮樵。
似闻猿鹤怨,萝径晚萧萧。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的地方,山上开满了桂花,远方的烟雾和水面交织在一起,显得遥远而迷人。这里隐居的人是谁呢?在岩石上,明月似乎在招唤他。松林的黄昏时分,归鸟归巢;云层深处,傍晚的樵夫出现在树林中。仿佛听见猿猴和仙鹤的哀怨,萧萧的萝卜小径更显得寂静。
作者介绍:夏敬颜,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恬静的秋日,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中所描绘的环境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招隐桥》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隐居之地。诗的开头,“丛桂小山发”,以桂花的盛开引入,营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接下来的“言寻烟水遥”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遥远的思念,仿佛在追寻某种理想中的生活。
“何人此肥遁”一句,诗人用疑问的方式增加了诗的神秘感,令人思考隐居者的身份,也暗示隐逸生活的美好。“岩月若为招”则赋予了自然以人性,月亮似乎在招呼隐士,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归鸟和樵夫的身影,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图景。“似闻猿鹤怨”一句,让读者仿佛听到了自然的声音,充满了生机与感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A. 松树
B. 桂花
C. 樱花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元素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A. 归鸟和樵夫
B. 往来的行人
C. 远方的山丘
“似闻猿鹤怨”中的“猿鹤”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哀怨和孤独
C. 团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王维的《鹿柴》、陶渊明的《饮酒》、李白的《庐山谣》,这些诗作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对比夏敬颜的《招隐桥》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山水意境,前者更侧重于隐逸者的心境与自然的呼唤,而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