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7:01
原文展示:
大江东西湖南北,鹄袍学子森如竹。
何人开口不伊川,阿谁初道此水源。
清纯先生刘夫子,冷笑俗儒钻故纸。
梦中亲见大小程,为渠剌船入洙泗。
唴我结发从先生,日日看子趋鲤庭。
先生命子却从我,小窗短檠共灯火。
陋巷柴扉共寒饿,安知头上天几大。
子今行李寄大宁,翩然束书游帝城。
袖中一卷经济策,天关九虎叫不应。
朝来忽见毛生剌,看来看去惊且喜。
风花聚散二十年,何许飞堕老眼前。
相逢几日又相别,珍重两字不忍说。
我有故山江之西,秪遣思皈不遣皈。
赠行聊借退之诗,石头城下一杯酒,
便是此生长别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江横贯东西,湖南北的景象,学子们如竹般茂盛。谁能开口不提伊川,谁又能说出这水的源头。清纯的刘先生,冷笑那些钻研古书的庸儒。我在梦中亲见大小程,仿佛他们划船进入洙泗河。我与您结发为师,每天都看到您在鲤庭前。您让我随您而去,小窗下的短檠灯火相伴。陋巷中柴扉共度寒冷和饥饿,谁能知道头上的天有多大。您如今行李寄往大宁,轻盈地带着书信游历帝城。袖中一卷经济策,天关九虎叫唤却没有回应。今天忽然见到毛生剌,来来回回看着,感到既惊讶又高兴。风花聚散二十年,时光飞逝在我眼前。相聚几日又要分别,珍重二字不忍说出口。我在故乡的江之西,只有思念却不能归去。赠行时聊借退之诗,石头城下喝一杯酒,便是这一生的长别离。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词风格清新、直白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是送别友人刘觉之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即将分别的惆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体现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刘觉之皈蜀》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江的壮阔与学子们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诗中“鹄袍学子森如竹”的描写,不仅表明了学子们的茁壮成长,也暗示了知识与理想的重要性。刘夫子的形象更是通过“冷笑俗儒”一词,突显出他清高的气质与对庸俗的蔑视。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陋巷柴扉共寒饿”描绘了自己与朋友共度艰难岁月的情景,情感更为真挚。最后几句,诗人以“石头城下一杯酒”结束,象征着在这看似简单的酒杯中,蕴藏着深厚的友谊与难舍的情感,令人倍感珍惜。这首诗不仅是送别,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强调了友谊、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鹄袍学子森如竹”中的“鹄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衣服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D. 一种乐器
诗中提到的“清纯先生”是指谁?
A. 诗人自己
B. 刘夫子
C. 古人
D. 不明
“石头城下一杯酒”的意义是什么?
A. 祝酒
B. 遗憾别离
C. 友谊长存
D. 以上都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