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应真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6:51:06

诗句

五百逋逃士,刘郎不放心。

教醒阿罗汉,飞空无处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1:06

原文展示

应真二首 其一
五百逋逃士,刘郎不放心。
教醒阿罗汉,飞空无处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五百位逃亡的士人,刘郎对此感到不安。他希望能够唤醒阿罗汉,然而阿罗汉早已飞升,寻找无处可寻。

注释

字词注释

  • 逋逃士:逃亡的士人,指那些因战乱或其他原因而逃避的人。
  • 刘郎:可能指诗人自己或一个象征性的角色,表达对逃亡者的关心。
  • 阿罗汉:佛教术语,指已证得阿罗汉果的人,象征着超脱尘世的修行者。
  • 飞空:形容阿罗汉已超脱尘世,升天而去。

典故解析

  • 阿罗汉:在佛教中,阿罗汉是已经达到解脱境界的人,与众生的苦难无关,强调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衡,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古体诗,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刘克庄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之际,诗人对逃亡者的关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不安,同时也表现了对修行者超脱世俗的向往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逋逃士”和“阿罗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提到“逋逃士”,这不仅暗示了战乱带来的影响,也折射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刘郎的“放心”与“阿罗汉”的“飞空”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对世俗的牵挂,后者则是对超然境界的向往。诗人在此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逃亡者命运的关心与对修行者超脱的向往,折射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诗中“教醒阿罗汉”一语,似乎在诉说一种希望,期待那些可以引导世人走出困境的修行者能够回归人间。然而“飞空无处寻”又揭示了这种希望的渺茫,阿罗汉已然远离世俗,无法触及。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融入了深刻的哲思,表达了对人世间苦难的深切关怀,同时也体现出对超脱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刘克庄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将复杂的社会现实与个人内心的挣扎完美结合,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百逋逃士:指大量的士人逃避战乱,表达了社会动荡的景象。
  2. 刘郎不放心:刘郎(或指诗人)对这些逃亡者的状况感到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与关心。
  3. 教醒阿罗汉:希望那些超脱的修行者能够回到人间,帮助世人。
  4. 飞空无处寻:阿罗汉已经远离人间,无法追寻,反映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逋逃士”与“阿罗汉”的对比,形成明显的反差,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阿罗汉象征着超脱与解脱,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社会动荡中逃亡者的同情与无奈,以及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反映了人世间的苦难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逋逃士:代表社会动荡中的无辜者,象征着苦难。
  • 阿罗汉:象征着解脱与超脱,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 A. 逃亡者
    • B. 超脱者
    • C. 战士
  2. “飞空无处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失落
    • C. 无奈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对国家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应真二首》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关注社会动荡对个体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在苦难面前的无奈与关怀,但刘克庄更强调超脱的理想,而杜甫则更注重现实的悲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的心灵世界》
  • 《古代诗词解读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正月十五日 金钱花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西山桐十咏·桐栽 西山桐十咏·桐阴 西山桐十咏·桐叶 西山桐十咏·桐乳 西山桐十咏·桐径 西山桐十咏·桐孤 西山桐十咏·桐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蒜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贩夫俗子 青字旁的字 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包含蚓的词语有哪些 霅上 包含谩的成语 广乐钧天 首尾相卫 鱼腥 骗诱 识曲 河清三日 谷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护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