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时间: 2025-04-27 14:46:57

诗句

禅禅碌碡,道道木头。

会得全无巴鼻,不会却有来由,何似云门六不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6:57

原文展示

禅禅碌碡,道道木头。
会得全无巴鼻,不会却有来由,
何似云门六不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的深奥境界,犹如一块块碌碡(磨盘),似乎是简单的木头。但如果能够领悟到其真正的意义,就能超越一切的执着;如果无法理解,就会被各种原因所困扰。这种境界比起云门禅宗的六个“不收”要更加深刻。

注释

  • 碌碡:一种磨米的工具,象征着简单和基础。
  • 巴鼻:指的是一些多余的执念或欲望。
  • 来由:原因、由来。
  • 云门六不收:出自云门宗的禅理,强调对外物的放下和内心的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祖钦,宋代著名禅宗僧人,因其深厚的禅学造诣和诗词才能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涉及禅理,强调内心的领悟与现实的超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禅宗盛行的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内心修行和精神追求的渴望。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哲理,体现了禅宗的意境。

诗歌鉴赏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这一首诗,运用了简单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诗的开头通过“禅禅碌碡”和“道道木头”来引入主题,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碌碡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象征着平凡与真实,而“木头”则强调了事物的原始状态,暗示了人们在寻求真理时,不应过于追求复杂和虚幻。

接下来的两句“会得全无巴鼻,不会却有来由”,则更进一步地揭示了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领悟到真谛的人,能超越一切的执念,而无法理解的人则会被各种外在因素所困扰。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领悟的重要性,指出心灵的自由来自于对内在的觉察。

最后一句“何似云门六不收”,则引入了云门宗的禅理,强调了超越对外物的执着,真正的解脱在于内心的平静和自在。这首诗整体上以简约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禅宗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禅禅碌碡:开篇用“禅禅”形容一种安静、沉稳的状态,碌碡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象征着修行的平凡与真实。
  2. 道道木头:强调事物的本质,木头作为自然的材料,反映了简约与纯粹。
  3. 会得全无巴鼻:若能领悟,就能超越一切执念,达到心灵的自由。
  4. 不会却有来由:无法理解的则会被外在的原因困扰,呼应了前面的执念。
  5. 何似云门六不收:提及云门宗的教义,进一步强调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中的物品(碌碡、木头)用作比喻,传递深刻的哲理。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结构相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何似”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了领悟的重大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领悟与自由,反映了禅宗追求超脱的精神。诗人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向读者传递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鼓励人们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碌碡:象征着日常和朴素,体现了生活的真实。
  • 木头:反映事物的本质,强调自然与简单。
  • 云门六不收:代表着禅宗的境界,强调对外物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碌碡”指的是什么?

    • A. 磨米的工具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植物
  2. 填空题:诗中“会得全无巴鼻”意指能够领悟到真谛的人,能超越一切的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云门六不收”是指对外物的执着。(对/错)

答案

  1. A
  2. 执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孟頫的《题雪溪图》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题雪溪图》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与《偈颂一百二十三首》相呼应,皆传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1. 《禅宗与诗歌的关系》
  2. 《宋代诗词研究》
  3. 《禅宗哲学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蕲簟与蒲传正 满江红 东武会流杯亭。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邞淇水入城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和陶与殷晋安别 马融石室 送刘分攵倅海陵 次韵子由岐下诗 颍州初别子由二首 书裙带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佛开头的成语 有如白水 以进为退 毛开头的成语 齒字旁的字 伟世 牛头不对马面 凉冷 歺字旁的字 市娃 侧首 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极源 如痴如呆 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神采奕奕 彑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