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3:57
怀金陵李推官僧自牧
作者: 齐己 〔唐代〕
秣陵长忆共吟游,
儒释风骚道上流。
莲幕少年轻谢脁,
雪山真子鄙汤休。
也应有作怀清苦,
莫谓无心过白头。
欲附别来千万意,
病身初起向残秋。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金陵的深切怀念,想起曾与李推官一起吟诗游玩的日子。儒释道三家的风采在这里交融。年轻时在莲幕中与谢脁相互切磋,如今却向往雪山中的高洁,鄙视温饱的生活。即便心中有对清苦的追忆,也不应觉得没有心意,白头之际也曾思念万千。如今我身病初愈,正值残秋之时,心中思绪万千。
作者介绍: 齐己(779-842),唐代诗人,字懿宗,号宗悫,曾任职于官府,晚年隐居,诗风清新而高远,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齐己晚年时写的,反映了他对金陵的怀念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思。在人生的暮年,诗人对清苦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复杂的情感。
《怀金陵李推官僧自牧》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诗作,诗中充满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开篇就提到的“秣陵长忆共吟游”,立刻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对金陵的深情回忆中,描绘了与友人李推官一起吟唱游玩的美好时光。接下来的“儒释风骚道上流”则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交融,体现了作者的博学与对不同文化思想的欣赏。
诗中提到的“莲幕少年轻谢脁”反映了诗人对年轻时与谢脁交往的怀念,而“雪山真子鄙汤休”更是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与对物质生活的鄙视。“也应有作怀清苦”,则引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思考,他对清苦生活的向往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对自己生活的深刻反思。
最后几句“欲附别来千万意,病身初起向残秋”,表达了诗人此刻的病痛与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正值秋天,象征着人生的衰落与孤寂,情感愈加沉重。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理想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青春与友谊的怀念、对清苦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怀念的是哪个城市?
A. 长安
B. 金陵
C. 洛阳
D. 成都
诗中提到的“莲幕”象征什么?
A. 物质享乐
B. 高洁与清净
C. 人生困惑
D. 友情的美好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消极
B. 无所谓
C. 深刻反思
D. 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