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浦驿送少室山人之襄阳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14:05:45

诗句

嵩少何年出,遥寻庞德公。

宁知高士宅,只在鹿门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5:45

原文展示:

嵩少何年出,遥寻庞德公。宁知高士宅,只在鹿门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少室山人(庞德公)的向往与敬仰。诗中提问:少室山何时出名?我遥远地寻找庞德公的踪迹。谁能知道高士(隐士)的住处,实际上就在鹿门山中。

注释:

  • 嵩少:指嵩山和少室山,都是名山,象征着隐士的栖息地。
  • 庞德公:指庞涓,他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隐士,常被后人尊敬。
  • 高士:指隐士或高洁的人,通常指有志于隐居的人。
  • 鹿门:鹿门山,传说中隐士所居之地,象征着清净和隐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大任,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与高士的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憧憬。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潮。诗人通过对少室山和鹿门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士生活的向往,并对隐士文化进行了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开篇即提及“嵩少”,暗示了对名山的敬仰与仰慕。诗人用“遥寻”表达了对庞德公的敬仰和对隐士的向往,这种遥远的追寻不仅是对人物的向往,更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宁知高士宅”一句,似乎带有一丝无奈与感慨,隐士的生活虽然美好,但却不易寻觅,真正的高士往往隐于人群之中,不为世人所知。最后一句“只在鹿门中”,则隐喻了隐士的生活并不遥远,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但却需要用心去发现。

整首诗在意象上简约而深远,既有山水之美,又蕴含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体现了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士的尊重,给人以思考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嵩少何年出:问少室山何时出名,表达对高士的敬仰。
  2. 遥寻庞德公:表示对庞德公的追寻,反映对隐士的向往。
  3. 宁知高士宅:感叹高士的踪迹难以寻得,隐士生活的难得与珍贵。
  4. 只在鹿门中:最后点明高士的住所其实就在身边,暗示隐士生活的可及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问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互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嵩少:象征高洁与隐逸。
  • 庞德公:代表了理想的隐士形象。
  • 鹿门:象征隐居的理想场所,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隐士是谁?

    • A. 庞德公
    • B. 李白
    • C. 杜甫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山是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错)

答案:

  1. A
  2. 嵩山,少室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欧大任的《南浦驿送少室山人之襄阳》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强调了自然的美丽,而欧大任则更侧重于对高士的追寻与敬仰。两者在意境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首夏山中行吟 洛阳怀古 摸鱼儿 同遗山赋雁丘 花草粹编卷十二 太常引·长渊西去接连昌 摸鱼儿 同遗山赋雁丘 老牛叹 羽林行 济渎庙祷雨感应 村居二首 其二 村居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花花肠子 烧爇 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通爽 板榻 提手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菊老荷枯 臼杵之交 顽梗不化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小廉曲谨 过河卒子 鸡飞狗窜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