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28:39
原文展示
稍将书札报黄堂,仅得官亭系野航。
文物愿窥中秘直,风流曾识省曹郎。
莫言长孺今闭閤,旧说葛丰能击彊。
未信吾州留得住,天书咫尺会徵黄。
白话文翻译
我稍稍写信报告给黄堂,只能在官亭系上小船。
我希望能窥见中秘的直道,曾经认识省曹的郎官。
不要说长孺现在闭门不出,旧时传说葛丰能击强。
我不相信我的州能留得住,天书近在咫尺会征召黄。
注释
- 黄堂:古代官署的正堂,这里指代官府。
- 官亭:官方设立的亭子,通常用于接待或休息。
- 中秘直:指朝廷的秘密或直接的命令。
- 省曹郎:指中央政府的官员。
- 长孺:人名,可能指某位官员。
- 闭閤:闭门不出。
- 葛丰:人名,可能指某位历史上的勇士。
- 击彊:打击强敌。
- 天书:指皇帝的诏书。
- 徵黄:征召黄姓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赵蕃在官场或地方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朝廷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任职期间,对官场生活和个人前途的思考。诗中透露出对朝廷的向往和对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首联写诗人通过书信与官府联系,只能在官亭系船,显示出一种无奈和局限。颔联表达了对朝廷秘密的向往和对旧识的怀念。颈联通过长孺和葛丰的典故,暗示了对官场斗争的看法。尾联则表达了对个人前途的不确定和对朝廷征召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含蓄,意象丰富,情感复杂,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官场心态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稍将书札报黄堂:诗人通过书信与官府联系,显示出一种官方的、正式的交流方式。
- 仅得官亭系野航:只能在官亭系船,显示出一种无奈和局限。
- 文物愿窥中秘直:表达了对朝廷秘密的向往。
- 风流曾识省曹郎:怀念曾经认识的中央官员。
- 莫言长孺今闭閤:通过长孺的典故,暗示了对官场斗争的看法。
- 旧说葛丰能击彊:通过葛丰的典故,表达了对强者的敬佩。
- 未信吾州留得住:表达了对个人前途的不确定。
- 天书咫尺会徵黄:表达了对朝廷征召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稍将书札报黄堂,仅得官亭系野航”中的“稍将”与“仅得”,“书札”与“官亭”。
- 典故:如“长孺今闭閤”和“葛丰能击彊”中的典故运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个人前途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复杂而含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札:官方的书信,象征着正式的交流。
- 官亭:官方的亭子,象征着官方的场所。
- 中秘直:朝廷的秘密,象征着权力和神秘。
- 省曹郎:中央官员,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长孺:闭门不出的人,象征着隐退。
- 葛丰:能击强敌的人,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 天书:皇帝的诏书,象征着权威和征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黄堂”指的是什么?
- 诗中的“中秘直”指的是什么?
- A. 朝廷的秘密
- B. 直接的命令
- C. 秘密的通道
- D. 直接的交流
- 诗中的“长孺”和“葛丰”分别象征什么?
- A. 隐退和勇气
- B. 力量和智慧
- C. 智慧和勇气
- D. 隐退和力量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