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9:15
原文展示:
答伯秋 半生沉俗学,中路堕严科。 白眼遭非类,黄泉愧阿多。 无勋封柱国,有志捽何罗。 慎勿相料理,因风又起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半生沉浸在世俗学问中,中途却陷入了严格的科举考试。因为与众不同而遭到白眼,死后在黄泉之下也愧对阿多。没有功勋却封为柱国,有志向却无法实现。小心不要互相牵连,以免风波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科举考试中受挫后,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王灼经历了科举考试的失败后,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中表达了对世俗学问的厌倦,对科举制度的失望,以及对个人志向无法实现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学问与科举考试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半生沉俗学,中路堕严科”一句,既反映了作者对世俗学问的厌倦,也揭示了科举考试的残酷。而“白眼遭非类,黄泉愧阿多”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因与众不同而遭到的轻视,以及对已故亲人的愧疚。最后两句“无勋封柱国,有志捽何罗”和“慎勿相料理,因风又起波”则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官场不公和个人志向无法实现的无奈,以及对未来风波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作者通过对比世俗学问与科举考试的困境,抒发了对世俗学问的厌倦,对科举制度的失望,以及对个人志向无法实现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白眼遭非类”中的“非类”指的是什么? A. 与众不同的人 B. 已故的亲人 C. 高官 D. 科举考试 答案:A
诗中“无勋封柱国”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官场不公 B. 个人志向 C. 世俗学问 D. 科举考试 答案:A
诗中“有志捽何罗”中的“捽何罗”是什么意思? A. 实现志向 B. 无法实现 C. 高官 D. 科举考试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