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9:50
原文展示:
松风亭下盛开时,曾辱苏仙与赋诗。今日折花怀此老,端如嗅菊念东篱。
白话文翻译:
在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的时候,曾经有幸得到苏轼的赋诗赞美。今天折下梅花,怀念这位老诗人,心情就像在东篱下嗅着菊花时那样深沉。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松风亭下见到梅花盛开时所作,表达了对苏轼的怀念和对梅花之美的赞美。诗中通过“折花怀此老”和“端如嗅菊念东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苏轼的深切怀念。首句“松风亭下盛开时”,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盛开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次句“曾辱苏仙与赋诗”,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得到苏轼赞誉的谦逊态度。后两句“今日折花怀此老,端如嗅菊念东篱”,通过对折花和嗅菊的动作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苏轼的怀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苏轼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梅花的意象和折花、嗅菊的动作,诗人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苏仙”指的是谁? A. 苏轼 B. 苏洵 C. 苏辙 D. 苏武
诗中的“东篱”象征什么? A. 隐逸生活 B. 田园生活 C. 城市生活 D. 宫廷生活
诗中的“端如嗅菊念东篱”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