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4:38
作者: 陈亮 〔元代〕
白沙深浅映丛篁,中有幽人卜草堂。
绕屋晴波浮鸭绿,近堤新柳拂金黄。
芳洲水满凫鸥集,曲岸风来杜若香。
小艇繫篱閒不钓,青山当户澹相忘。
幽居岂必岩栖远,涉世何如书味长。
庞德只将安遗子,冯唐不觉老为郎。
床头古帖从人借,缸面新醪约客尝。
谁道沽名高世俗,悬知得趣在林塘。
胜游屡接湖山赏,晚学难追翰墨场。
时得抱琴弹夜月,濯缨遗曲和沧浪。
白沙的深浅映照着丛林中的竹子,那里有位隐士在草堂中安家。
晴朗的水面上,绿鸭漂浮,临近堤岸的新柳轻拂着金黄的阳光。
芳洲的水满了,野鸭和海鸥聚集,曲折的岸边风吹来杜若的香气。
小船系在篱笆旁,悠闲地不去钓鱼,青山就在门前,淡淡地让人忘却世事。
居住在幽静之地并不一定要远离人世,人生经历如何比得上书中的乐趣长久。
庞德只想着安置后代,冯唐却不知不觉已老去。
床头的古帖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缸里的新酒是约好让客人品尝的。
谁说追求名声是高尚的世俗,谁又知道在林塘中得趣?
美好的游赏常常接连着湖山的风景,晚年的学问却难以追赶书法的场所。
有时抱着琴在月下弹奏,洗涤缨带遗留下的曲调,和着沧浪的旋律。
作者介绍:
陈亮是元代的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描写展现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隐居生活中感悟人生的写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代赋野堂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全诗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水乡的美丽景色,表现了隐者的悠闲与淡泊。诗中的“白沙”、“丛篁”、“鸭绿”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
在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还通过“幽居岂必岩栖远,涉世何如书味长”表达了对隐逸之乐的理解,认为即使远离世俗的喧嚣,生活也可以充满乐趣。陈亮通过对庞德与冯唐的引述,反映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强调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与大自然的融合,达到了心灵的宁静,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和情感在元代的诗歌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既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幽居岂必岩栖远”是为了表达什么?
“小艇繫篱閒不钓”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