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4:32
谒金门
何光大
天似水。池上藕花风起。
隔岸垂杨青到地。
乱萤飞又止。露湿玉阑闲倚。
人静自生凉意。泛碧沈朱供晚醉。
月斜才去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天色如水般清澈,池塘中的藕花随着风轻轻摇曳。对岸的垂杨树枝低垂,青绿的叶子几乎触碰到地面。夜晚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又停歇,露水湿润了玉色的栏杆,令人不禁倚靠在上,感受夜的清凉。周围静谧,令人自然而然地感到一丝凉意。碧绿的水面和红色的晚霞映照在一起,给人带来醉意。月光斜照,似乎也在此时悄然离去,令人沉沉入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何光大,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作品常常流露出典雅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何光大生活的宋代,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们常常通过诗词表达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谒金门》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感的诗,描绘了宁静的夜晚场景。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美景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结合。开头“天似水”一句,既描绘了天空的清澈,又暗含了诗人的心境如水般的宁静。这种淡淡的忧伤与清晰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诗中“隔岸垂杨青到地”,通过描写柳树的低垂,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似乎传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接着“乱萤飞又止”,描绘了夜空中萤火虫的舞动,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瞬息万变,暗示了人世间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美,令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诗的结尾“月斜才去睡”,将夜晚的宁静与人心的归宿感结合起来,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在这片宁静的自然中,也是对心灵的一种慰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诗人寻求内心安宁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用来形容天空的比喻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隔岸垂杨”主要描绘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谒金门》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比较,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静夜思》更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而《谒金门》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内心的平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