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鹊踏枝四首 其三 感事和一乘师》

时间: 2025-05-07 06:15:14

诗句

落尽繁樱春雨腻。

斗草湔裙,一例销魂地。

懒效西邻新样髻。

是中多少抛家泪。

回首浮云连海际。

如此风波,萍梗将安寄。

莫道明珠曾系臂。

深盟岂许轻音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5:14

原文展示

落尽繁樱春雨腻。
斗草湔裙,一例销魂地。
懒效西邻新样髻。
是中多少抛家泪。
回首浮云连海际。
如此风波,萍梗将安寄。
莫道明珠曾系臂。
深盟岂许轻音替。

白话文翻译

春雨淋漓,繁樱已经落尽。
在草地上嬉戏,裙子被雨水打湿,心情愈发沉重。
懒得效仿邻家新潮的发髻,
心中却不知有多少离别的泪水。
回首望去,浮云与海平面连接,
面对如此风波,漂泊的心灵又将寄托何处?
不要说明珠曾经系在我的手臂上,
深厚的誓言岂能轻易被代替?

注释

  • :指春雨细腻,湿润而令人感到沉重。
  • 斗草:指一种游戏,通常是把草叶斗在一起。
  • 销魂:形容心神失守,无法自持。
  • 懒效:懒于模仿。
  • 抛家泪:表达对离别的哀伤。
  • 萍梗:比喻漂泊无依的状态。
  • 明珠:象征珍贵的情感或承诺。
  • 深盟:指深厚的誓言或承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宁,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常反映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丁宁的诗风多元,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擅长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惆怅与思索。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樱花盛开与凋零之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感伤。诗中所描绘的春雨与樱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诗歌鉴赏

《鹊踏枝四首 其三 感事和一乘师》是一首充满了情感与画面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春雨和落樱,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种种离别与无奈的深刻感知。首句“落尽繁樱春雨腻”,一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沉重的氛围,仿佛春天的美丽被雨水冲刷得无影无踪,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流逝感到无奈与惆怅。

“斗草湔裙,一例销魂地”,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春日嬉戏的画面,然而嬉戏之中却掩藏着深深的忧伤。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后续的“懒效西邻新样髻”中愈发明显,诗人对于外界的流行风尚显得无所谓,反而更加突出了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在回首往事的“回首浮云连海际”中,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无常与漂泊,面对风波,心中浮现的“萍梗将安寄”更是将漂泊者的无依无靠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深盟岂许轻音替”,以明珠比喻深厚的情感,暗示着承诺的重要性,深情而坚定。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情感的珍视,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尽繁樱春雨腻:春雨绵绵,繁盛的樱花已然凋落,营造出一种湿润、沉重的氛围。
  2. 斗草湔裙,一例销魂地:嬉戏的场景中,裙子被雨水打湿,心情也因此沉重,表现出内心的忧伤。
  3. 懒效西邻新样髻:不愿意效仿邻居们的新发型,反映出对流行趋势的漠视。
  4. 是中多少抛家泪:隐含着对离别与失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内心的痛苦。
  5. 回首浮云连海际:回望过往,浮云与海的遥远连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6. 如此风波,萍梗将安寄:在风波中,漂泊的心灵无处寄托,流露出孤独感。
  7. 莫道明珠曾系臂:不要轻言曾经的承诺与珍贵情感。
  8. 深盟岂许轻音替:深厚的誓言怎能轻易被代替,表达了对真情的珍视与坚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深厚的情感比作“明珠”,强调其珍贵。
  • 拟人:春雨被赋予了“腻”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斗草湔裙”与“懒效西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感伤,表达了在风波中漂泊的孤独感与对深厚情感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繁樱:象征美好、短暂的青春与生命。
  • 春雨:象征滋润与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了忧伤与无常。
  • 浮云:象征流逝的时间与人生的变幻。
  • 明珠:象征深厚的情感与承诺。

文化内涵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樱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逝去,春雨则是生命的滋润与抚慰,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斗草湔裙”中的“斗草”指什么? A. 一种游戏
    B. 一种植物
    C. 一种舞蹈
    D. 一种饮品

  2. 诗中“明珠”象征的是什么? A. 财富
    B. 深厚的情感
    C. 美好的事物
    D. 短暂的快乐

  3. 诗人对邻家新样髻的态度是? A. 渴望模仿
    B. 表示无所谓
    C. 感到羡慕
    D. 认为过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离骚》:屈原的诗作,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鹊踏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为直白,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解析》
  • 丁宁生平及其作品分析相关书籍。

相关查询

山中 次韵程兄见寄 羹莼 感怀 次韵君用寄茶 书元可扇 湖上 晚泛草塘有鱼入舟呼童脍之适见瑞莲骈植与客 方老致木犀甚古 次韵郑佥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责有所归 舟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秋荼密网 虫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往深情 观念形态 笨车 白字旁的字 琼花露 征结尾的成语 姿意妄为 降落 雷轰荐福碑 恶迹昭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