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鹊踏枝·芳草满园花满目》

时间: 2025-04-26 08:07:38

诗句

芳草满园花满目,帘外微微,细雨笼庭竹。

杨柳千条珠□□,碧池波绉鸳鸯浴。

窈窕人家颜似玉,弦管泠泠,齐奏云和曲。

公子欢筵犹未足,斜阳不用相催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7:38

原文展示

《鹊踏枝·芳草满园花满目》
作者:冯延巳 〔唐代〕

芳草满园花满目,帘外微微,细雨笼庭竹。
杨柳千条珠,碧池波绉鸳鸯浴。
窈窕人家颜似玉,弦管泠泠,齐奏云和曲。
公子欢筵犹未足,斜阳不用相催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日的美好景象:满园的芳草与盛开的鲜花令人目不暇接,窗帘外细雨轻轻洒落,笼罩着庭院中的竹子。千条杨柳如珠般垂挂,碧池中波光荡漾,鸳鸯在水中嬉戏。人家如玉般的美丽女子,伴随着悠扬的乐声,齐心奏响和谐美好的乐曲。公子们的欢宴还未结束,斜阳的光辉不需要催促,他们依旧沉浸在欢乐之中。


注释

  • 芳草:指春天盛开的青草,象征生机与美好。
  • 帘外微微:指窗帘外轻轻地。
  • 细雨笼庭竹:细雨笼罩着庭院中的竹子,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杨柳千条珠:杨柳树的垂枝如同珠子般闪耀,形象生动。
  • 碧池波绉鸳鸯浴:碧绿的池水波光粼粼,鸳鸯在其中嬉戏,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窈窕人家:形容美丽的女子,窈窕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婀娜多姿。
  • 弦管泠泠:形容乐器的清脆声响。
  • 欢筵犹未足:欢宴尚未结束,表达了欢乐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唐代词人,字子固,号落落,早逝于五十岁左右。其词风清新婉约,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冯延巳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之际,文人们多聚集于园林雅集,欣赏自然景色并吟咏作乐。词中通过描绘春日美景,表达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鹊踏枝·芳草满园花满目》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美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繁华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词的开头,芳草与花朵的交织,瞬间勾勒出一幅春日的美丽画卷。接着,细雨轻柔地洒落,构成了一个温柔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春雨的细腻与柔和。

词中提到的“杨柳千条珠”及“碧池波绉鸳鸯浴”,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活泼,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条恬静的河边,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欢快。之后,词人通过“窈窕人家颜似玉”的描写,将自然美与人间美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最后一节中,公子们的欢宴尚未结束,似乎在传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享受。在斜阳的映照下,欢乐的气氛愈发浓烈,令人陶醉。整首词既有对春景的描绘,又有对人间欢愉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草满园花满目:描绘出春天草木繁盛的景象,生机盎然。
  • 帘外微微,细雨笼庭竹:细雨柔和地洒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杨柳千条珠,碧池波绉鸳鸯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杨柳与鸳鸯,展现了春天的活力。
  • 窈窕人家颜似玉:美丽的女子如玉一般,体现了人间的美好。
  • 弦管泠泠,齐奏云和曲:乐声清脆,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增添了人间的乐趣。
  • 公子欢筵犹未足,斜阳不用相催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杨柳千条珠”,形象生动。
  • 拟人:细雨的“笼罩”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在结构上,增强了词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青春与生机。
  • 细雨:代表温柔与细腻。
  • 杨柳: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
  • 公子:代表年轻人的欢愉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提到的“杨柳千条珠”中的“珠”指的是什么?

    • A. 珍珠
    • B. 水滴
    • C. 花瓣
    • D. 叶子
  2. 词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美好生活的享受
    • C. 对历史的反思
    • D. 对孤独的感慨
  3. “斜阳不用相催促”中的“斜阳”主要指什么时间?

    • A. 清晨
    • B. 正午
    • C. 黄昏
    • D. 午夜

答案

  1. B. 水滴
  2. B. 对美好生活的享受
  3. C. 黄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珍惜。

诗词对比

  • 冯延巳与李清照:两位词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之美,冯延巳更侧重于春日的生机,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
  • 冯延巳与苏轼:冯延巳的婉约与苏轼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词源》:对古词的解析与讲解
  • 《唐代文学概论》:对唐代诗词的全面研究与分析

相关查询

从萧君来茶二首 上饶道中 呈宜之兄八首 投曾原伯运使二首 乐岁歌 送赵成都五首 其一 送李元藻入浙三首 王兆明惠梅花诗二十首口占谢之 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粪土不如 然字的拼音写法_汉字拼音学习 为结尾的成语 氏字旁的字 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丛杂 板墙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米字旁的字 拒轮 皿字底的字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未有伦比 又字旁的字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卤字旁的字 痛怨 遗德余烈 遁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