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2:16
鹊踏枝 其六 作者: 赵熙 〔清代〕
红白肌肤区作界。
各自生儿,秋露缨缨矮。
晚饭乡儒搜故债。
侈谈诸葛营中菜。
岁到军荒蔬市改。
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
战后无家逃病外。
一丛丛当仙芝采。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动荡战争时期的社会,诗中提到的“红白肌肤”象征着不同的阶层或身份,彼此之间有着明显的隔阂。人们在秋天的露水中辛勤劳作,生活艰难。乡村的士人为了生计四处借债,谈论的却是诸葛亮时代的丰盛菜肴,显得极为奢侈。时光流转,战争导致了市场的改变,蔬菜的价格上涨,生活更加困苦。那些曾经的美好,如今已成奢望,香肩担着重担走上街头,卖力谋生。战后无家可归的人们,逃避着疾病与苦难,唯有在山林中采集灵芝以求生。
作者介绍:赵熙,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时代,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表达对底层人群的同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表现了对普通百姓不幸生活的关切,揭示了战争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赵熙的《鹊踏枝 其六》以生动的细节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战乱之后的社会图景。诗中的“红白肌肤”不仅是对身份的描绘,更反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和无奈。诗人通过对“乡儒”的描写,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动荡时期的无力感,他们虽然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却对现实生活的艰辛无能为力。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战后的惨状,“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映射出女性在社会变迁中所承受的重担,展现了一种无奈与悲哀。最后一句“一丛丛当仙芝采”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灵芝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暗示了人们在苦难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乱下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揭示,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和关注,反映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红白肌肤”指的是:
A. 自然界的颜色
B. 不同身份的人群
C. 战争中的士兵
答案:B
“袅袅香肩”主要描绘的是:
A. 女性的美丽
B. 女性的辛勤劳作
C. 街头的景象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诸葛营中菜”象征着:
A. 过去的美好生活
B. 现实的困苦
C. 食物的丰盛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