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鹊踏枝 其六》

时间: 2025-07-28 09:53:26

诗句

红白肌肤区作界。

各自生儿,秋露缨缨矮。

晚饭乡儒搜故债。

侈谈诸葛营中菜。

岁到军荒蔬市改。

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

战后无家逃病外。

一丛丛当仙芝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53:26

原文展示:

鹊踏枝 其六 作者: 赵熙 〔清代〕

红白肌肤区作界。
各自生儿,秋露缨缨矮。
晚饭乡儒搜故债。
侈谈诸葛营中菜。
岁到军荒蔬市改。
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
战后无家逃病外。
一丛丛当仙芝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动荡战争时期的社会,诗中提到的“红白肌肤”象征着不同的阶层或身份,彼此之间有着明显的隔阂。人们在秋天的露水中辛勤劳作,生活艰难。乡村的士人为了生计四处借债,谈论的却是诸葛亮时代的丰盛菜肴,显得极为奢侈。时光流转,战争导致了市场的改变,蔬菜的价格上涨,生活更加困苦。那些曾经的美好,如今已成奢望,香肩担着重担走上街头,卖力谋生。战后无家可归的人们,逃避着疾病与苦难,唯有在山林中采集灵芝以求生。

注释:

  • 红白肌肤:指不同的身份或阶层,红色和白色象征不同的人群。
  • 缨缨矮:指秋露中的植物,形容生活的艰辛和低矮。
  • 乡儒:指乡村的士人,传统知识分子,社会地位较高。
  • 侈谈:奢侈的谈论,表明士人们的生活态度与实际相脱节。
  • 诸葛营中菜: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菜肴,形容美味但与现实生活无关。
  • 军荒:指战争带来的饥荒与困苦。
  • 香肩:形容女性劳作的身影,既美丽又辛苦。
  • 逃病外:逃避病痛的困扰,生活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熙,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时代,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表达对底层人群的同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表现了对普通百姓不幸生活的关切,揭示了战争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诗歌鉴赏:

赵熙的《鹊踏枝 其六》以生动的细节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战乱之后的社会图景。诗中的“红白肌肤”不仅是对身份的描绘,更反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和无奈。诗人通过对“乡儒”的描写,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动荡时期的无力感,他们虽然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却对现实生活的艰辛无能为力。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战后的惨状,“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映射出女性在社会变迁中所承受的重担,展现了一种无奈与悲哀。最后一句“一丛丛当仙芝采”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灵芝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暗示了人们在苦难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白肌肤区作界:不同身份的人群因肤色和阶层的不同而形成了界限。
  2. 各自生儿,秋露缨缨矮:每个人只能在困苦中生存,秋天的植物低矮,象征着生活的艰难。
  3. 晚饭乡儒搜故债:乡村的知识分子为了生计四处借债,反映出经济的困窘。
  4. 侈谈诸葛营中菜:奢侈地谈论过去的美好,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
  5. 岁到军荒蔬市改:战争使得市场和生活都发生了变化,生活更加困苦。
  6. 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女性的辛勤劳动,街头的生活景象。
  7. 战后无家逃病外:战争过后,很多人失去家园,生活在疾病与苦难中。
  8. 一丛丛当仙芝采:在绝望中,人们仍然渴望美好的生活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红白肌肤”比喻不同阶层的人,突出社会的不平等。
  • 拟人:将植物的生长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乱下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揭示,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和关注,反映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白肌肤:象征社会的分化与隔阂。
  • 乡儒:代表知识分子,体现了他们的无奈。
  • 秋露:象征生活的艰辛和自然的无情。
  • 香肩:象征女性的劳作与辛酸。
  • 仙芝:象征美好与希望,反映人们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白肌肤”指的是: A. 自然界的颜色
    B. 不同身份的人群
    C. 战争中的士兵
    答案:B

  2. “袅袅香肩”主要描绘的是: A. 女性的美丽
    B. 女性的辛勤劳作
    C. 街头的景象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诸葛营中菜”象征着: A. 过去的美好生活
    B. 现实的困苦
    C. 食物的丰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战争带来的社会变迁和人民苦难,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
  • 李白《静夜思》:虽然情感表达较为个人化,但同样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近现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西兴晚望 喜雪 其二 喜雪 其一 中秋晨起侍见进桂一枝插于短发笑而咏之 广德观 过千佛庵 笔客持卢文甫下雉书来附荅一首 五日 上巳独酌 春日饮藻萃二男宅时新立门向口占落之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鹗心鹂舌 横行天下 包含吞的词语有哪些 及身 赶鸭子上架 蚩妍 不甘雌伏 齒字旁的字 包含公的词语有哪些 方结尾的成语 赎生 夕字旁的字 巨蟹座 寸开头的成语 肀字旁的字 被发跣足 耗磨辰 金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