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鹊踏枝 其六》

时间: 2025-04-27 20:32:16

诗句

红白肌肤区作界。

各自生儿,秋露缨缨矮。

晚饭乡儒搜故债。

侈谈诸葛营中菜。

岁到军荒蔬市改。

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

战后无家逃病外。

一丛丛当仙芝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2:16

原文展示:

鹊踏枝 其六 作者: 赵熙 〔清代〕

红白肌肤区作界。
各自生儿,秋露缨缨矮。
晚饭乡儒搜故债。
侈谈诸葛营中菜。
岁到军荒蔬市改。
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
战后无家逃病外。
一丛丛当仙芝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动荡战争时期的社会,诗中提到的“红白肌肤”象征着不同的阶层或身份,彼此之间有着明显的隔阂。人们在秋天的露水中辛勤劳作,生活艰难。乡村的士人为了生计四处借债,谈论的却是诸葛亮时代的丰盛菜肴,显得极为奢侈。时光流转,战争导致了市场的改变,蔬菜的价格上涨,生活更加困苦。那些曾经的美好,如今已成奢望,香肩担着重担走上街头,卖力谋生。战后无家可归的人们,逃避着疾病与苦难,唯有在山林中采集灵芝以求生。

注释:

  • 红白肌肤:指不同的身份或阶层,红色和白色象征不同的人群。
  • 缨缨矮:指秋露中的植物,形容生活的艰辛和低矮。
  • 乡儒:指乡村的士人,传统知识分子,社会地位较高。
  • 侈谈:奢侈的谈论,表明士人们的生活态度与实际相脱节。
  • 诸葛营中菜: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菜肴,形容美味但与现实生活无关。
  • 军荒:指战争带来的饥荒与困苦。
  • 香肩:形容女性劳作的身影,既美丽又辛苦。
  • 逃病外:逃避病痛的困扰,生活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熙,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时代,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关注民生与社会现实,表达对底层人群的同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表现了对普通百姓不幸生活的关切,揭示了战争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诗歌鉴赏:

赵熙的《鹊踏枝 其六》以生动的细节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战乱之后的社会图景。诗中的“红白肌肤”不仅是对身份的描绘,更反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和无奈。诗人通过对“乡儒”的描写,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动荡时期的无力感,他们虽然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却对现实生活的艰辛无能为力。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战后的惨状,“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映射出女性在社会变迁中所承受的重担,展现了一种无奈与悲哀。最后一句“一丛丛当仙芝采”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灵芝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暗示了人们在苦难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白肌肤区作界:不同身份的人群因肤色和阶层的不同而形成了界限。
  2. 各自生儿,秋露缨缨矮:每个人只能在困苦中生存,秋天的植物低矮,象征着生活的艰难。
  3. 晚饭乡儒搜故债:乡村的知识分子为了生计四处借债,反映出经济的困窘。
  4. 侈谈诸葛营中菜:奢侈地谈论过去的美好,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
  5. 岁到军荒蔬市改:战争使得市场和生活都发生了变化,生活更加困苦。
  6. 袅袅香肩,担向街头卖:女性的辛勤劳动,街头的生活景象。
  7. 战后无家逃病外:战争过后,很多人失去家园,生活在疾病与苦难中。
  8. 一丛丛当仙芝采:在绝望中,人们仍然渴望美好的生活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红白肌肤”比喻不同阶层的人,突出社会的不平等。
  • 拟人:将植物的生长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乱下民众苦难生活的深刻揭示,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和关注,反映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白肌肤:象征社会的分化与隔阂。
  • 乡儒:代表知识分子,体现了他们的无奈。
  • 秋露:象征生活的艰辛和自然的无情。
  • 香肩:象征女性的劳作与辛酸。
  • 仙芝:象征美好与希望,反映人们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白肌肤”指的是: A. 自然界的颜色
    B. 不同身份的人群
    C. 战争中的士兵
    答案:B

  2. “袅袅香肩”主要描绘的是: A. 女性的美丽
    B. 女性的辛勤劳作
    C. 街头的景象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诸葛营中菜”象征着: A. 过去的美好生活
    B. 现实的困苦
    C. 食物的丰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战争带来的社会变迁和人民苦难,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
  • 李白《静夜思》:虽然情感表达较为个人化,但同样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近现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谒张文献祠 蒙浬 题黄山送别图 送程给事知越州 归兴 九日 用韵叹冬雨回集大三首 其三 用韵叹冬雨回集大三首 其二 用韵叹冬雨回集大三首 其一 游清心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车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三征七辟 高世骇俗 小学描写冬天的诗_优美冬季诗句大全 质直浑厚 齐字隶书怎么写?这份齐字隶书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冖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冖字旁的字 拔刀相向 称心满意 软线 皮的同音字大全_汉字同音字学习 下溜头 包含森的成语 工字旁的字 一家之计 带冠字的成语大全_含冠字的成语及解释 协顺 止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