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4:43
放歌行
作者: 刘基 〔元代〕
鸿鹄抟紫霄,鹁鸠守苞桑。
岂惟异所志,羽翼有短长。
玄阴变白昼,闇虚侵太阳。
一鹿走中原,熊虎竞腾骧。
植竿成垒壁,举袂为搔枪。
叱咤倒江河,蹴蹋摧山冈。
犬牙据险要,瓜瓣割土疆。
六奇誇曲逆,三略称子房。
磨牙各有伺,裂眦遥相望。
龙蛇未分明,智力正争强。
孔明鱼得水,毛遂锥脱囊。
雾晦豹始变,海激鹏乃翔。
嗟尔独何为,抱己自摧藏。
这首诗描绘了不同鸟兽的英姿,象征着人们的不同志向和才能。鸿鹄高飞于紫霄之上,鹁鸠则守护着桑树。志向的高低并不止于目标的不同,连羽翼的长短也有差别。黑暗的天空变成了白昼,虚空开始吞噬太阳。大鹿在广阔的原野上奔跑,熊和虎则争相腾跃。竖起的竹竿成了城墙,举起的衣袖像是要当做武器。气势如虹,仿佛能倒流江河,踢踏间就能摧毁山丘。犬牙般的险要地势,瓜瓣似的土地被分割。六种奇才在逆境中自夸,三略之计让子房(诸葛亮)称道。磨牙的动物各自伺机而动,目光相对,彼此对峙。龙和蛇尚未清晰分明,智力和力量正在争斗。孔明如鱼得水,毛遂借助锥形道具得以脱身。迷雾中豹子开始变化,海浪中大鹏展翅飞翔。唉,你为何要这样,抱着自己,反而自我摧毁呢?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琮,号千里,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参与明初的建国工作,具备深厚的文学造诣。他的诗歌以雄浑、豪放著称,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放歌行》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放歌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各种动物的形象,象征不同人的志向与能力。开篇的“鸿鹄抟紫霄”,展现了极高的理想与追求,接着出现的鹁鸠则代表了平凡的人生。诗人以此对比,提醒读者要认识到自身的不同。在接下来的描写中,黑暗的转变、动物的奔跑、竖起的竹竿等意象,象征着激烈的竞争与变革,展现了一个充满斗争的时代。
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热烈,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呼唤与对理想追求的渴望。尤其在最后的感叹中,诗人劝诫人们要勇于追求理想,而不是自我封闭、自我摧毁。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更是对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激励人们要勇敢追求自己的志向,不应自我封闭。诗人以多样的意象与生动的描写,强调了在动荡时代中,每个人都应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在诗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与思想,形成了整首诗的深刻内涵。
诗词测试:
选择题: “鸿鹄”象征什么?
A. 平凡的生活
B. 高远的志向
C. 竞争
D. 安稳的生活
填空题: 在诗中,孔明象征___。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熊虎”主要代表力量与竞争。(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情感表现,进而丰富对中国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