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7:4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2:33
巍巍圣德,孰与比隆。
知言有素,浩气常充。
战国邪说,莫知所终。
辟之距之,不愧禹功。
乃审厥像,勒石鸠工。
尊为圣配,奉诸学宫。
其容作肃,惟貌则恭。
蓬瀛瞻仰,多士尊崇。
而今而后,吾道已东。
巍巍的圣德,谁能与之相比?
他的言辞有根有据,浩然之气常常充盈。
战国时期的邪说,至今无人知晓其结局。
要将这些邪说辟除、隔绝,实在不愧于大禹的功劳。
如今我们审视他的雕像,由工匠在石上雕刻。
他被尊为圣贤,与学宫一同供奉。
他的形象庄重,唯有外貌显得恭敬。
蓬瀛的地方遥望,许多士人都对他尊崇景仰。
从今往后,我的道路已然向东。
许青麟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咏志见长,风格典雅而富有哲理。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此诗创作于立石台郡学宫,为了纪念亚圣孔子的形象而作。立石台郡学宫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这首诗以对孔子形象的描绘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其德行和智慧的崇敬之情。开头以“巍巍圣德”引入,对孔子高尚的品德赞美不已,接着通过对“知言有素”的描述,强调了孔子言论的深刻和有道理。战国时期的邪说则被视为对儒家思想的挑战,诗人坚决主张要将这些负面影响排除在外,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感。
在对孔子形象的审视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勒石鸠工”的手法,表现出对孔子形象的尊重与崇敬。最后,诗人以“吾道已东”收尾,暗示着儒家思想的复兴与传承,预示着未来的光明与希望。
整首诗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教育、道德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崇敬,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文化传承的希望与信心。
诗中“巍巍圣德”指的是谁的德行?
“吾道已东”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战国邪说”是为了强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