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2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26:26
安平望海歌
——许青麟 〔清代〕
孤岛潜连赤嵌中,洪涛万顷归艨艟。
南望鲲身路杳杳,北看鹿耳波瀜瀜。
楼台缥缈成蜃气,鱼龙出没翻蛟宫。
远屿晴时如一粟,紫澜生处回长风。
荡胸始觉云梦小,放眼方知天地空。
大壑苍茫望未了,日脚插入秋波红。
曾经沧海难为水,况极蓬瀛东复东。
在赤嵌中隐没的孤岛,波涛汹涌,船只纷纷归来。
向南望去,鲲鱼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路途,向北看去,鹿耳山在波浪中起伏。
楼台缥缈,如同蜃气楼;鱼龙出没,仿佛翻腾在龙宫之中。
远处的岛屿在晴朗时如同一粒米,紫色的海浪中回旋着长风。
胸中荡漾,才发现云梦之地是如此渺小,放眼望去,方才明白天地的浩瀚。
那苍茫的大壑,目光无法望尽,夕阳的余晖插入秋波之中。
曾经沧海难以再为水,何况那极远的蓬莱仙岛,东去又东归。
作者介绍
许青麟,清代诗人,生活在海边,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安平望海歌》成诗于清代,作者受到海洋与自然景观的影响,表达了对海洋浩瀚、人生渺小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安平望海歌》是一首描绘海洋壮丽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海的辽阔与深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索。开篇“孤岛潜连赤嵌中”,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孤独的小岛在浩瀚的海洋中显得微不足道,而“洪涛万顷归艨艟”则暗示了海洋的广阔与船只的归来,形成了海与人之间的对比。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南望与北看的视角,分别描绘了鲲与鹿耳,展现了海洋的神秘与壮观。诗中的“楼台缥缈成蜃气”,以蜃气楼的意象暗示了自然的幻象与人类的渺小。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意识到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和无助,“荡胸始觉云梦小”,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曾经沧海难为水”,深刻地表达了经历后的心境,虽有理想的蓬莱仙境,但却只能在现实的海洋中沉浮,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与情感的表达上,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与深邃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海洋的壮阔与作者的渺小,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传递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洪涛万顷归艨艟”中的“艨艟”指什么?
A. 一种小船
B. 一种大型船只
C. 船员
D. 海洋
诗中“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是?
A. 经历过大海的水就不再是水
B. 大海和湖泊没有区别
C. 大海的水非常咸
D. 只喜欢沧海
诗中“云梦”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传说中的地方
C. 一种海洋生物
D. 一种饮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许青麟的作品在海洋的意象上更为深刻,而李白则在山水诗方面更具代表性。
这些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安平望海歌》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