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6:18
金缕曲 试院示诸生三十五叠前韵
作者: 叶绍本 〔清代〕
尝遍闽江酒。数轺车历来十郡,岁月绵否。
绛节霓旌相映处,惭愧名夸山斗。
做中正人材品九。邹鲁海滨多教泽,
愿诸生坚把遗规守。袖然举伫称首。
也防中管歧途走。谁则是俞归铅察,
断如银手。丹漆西行通梦寐,自有衣珠宵受。
传圣译玉田金口。高蹑介邱观巨澥,
莫黑风罗鬼狰狞丑。探物始书成牖。
我曾品尝过闽江的美酒,
乘车游历过十个郡,岁月是否依旧绵长?
绛色的节旗和霓虹的旌旗在一起映照,
我惭愧自己名声如山斗般夸耀。
做一个中正之人,人才应该品德高尚,
邹鲁之地的海滨,教育的恩泽多如海。
希望诸位学子能坚守先人的遗规,
心中默默举起自我的标杆。
也要防止走上歧途,谁能如俞归般明察,
简直像银手那样果断。
丹漆的车辇向西行去,通向梦中,
自然会在夜里得到衣珠的庇佑。
传承圣人的教诲,正如玉田金口,
高高在上,俯瞰巨大的河流,
不要让黑风和鬼怪狞狞丑陋。
探寻事物始于书本之窗。
作者介绍:叶绍本(约1640-约1700),字文韶,号白石,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质朴的文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经历与社会观察,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金缕曲》创作于清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人以试院为背景,向求学的学生们传达了对学业的期望和对传统道德的坚守。诗中既有对个人才华的自省,也有对学子未来的寄托,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这首诗以“金缕曲”为题,融汇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学子的寄托,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诗的开头以“尝遍闽江酒”引入,不仅说明了诗人的经历与见识,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历来十郡,岁月绵否”,则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似乎在反思过去的光阴与人生的选择。
诗中提到的“绛节霓旌”象征着荣誉与节日,诗人以此来映衬自己所感受到的荣辱与羞愧,表达了对名声的淡薄与自省。接着,“做中正人材品九”强调了道德与才华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后辈的期望。整首诗在教育与传承的主题上反复强调,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后学的殷切期望,而“也防中管歧途走”则警示学子们要保持警惕,以免走上错误的道路。
最后,诗人以“探物始书成牖”作结,表达了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强调书本的力量和学习的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思考,也是对学子们寄予厚望的寄语,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教育与道德,强调个人修养和对学子的期望,既有对自我的反思,也有对后辈的寄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叶绍本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做中正人材品九”中“中正”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邹鲁”主要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叶绍本的这首诗更注重教育与道德的传承,李白则是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对家乡的思念。两者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