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5:11
过峡山寺
作者: 包恢 〔宋代〕
庾岭分来峙两山,
夹山成峡水成湾。
上林下石森双障,
南海西江屹一关。
水若龙藏涵碧色,
山如虎伏出苍颜。
人来人往消何许,
谁似山长与水闲。
这首诗描绘了庾岭两侧高耸的山峰,山间夹着水流形成峡谷。山林与石头交错,形成了自然的屏障,南海与西江在此形成了一道关口。水流如同龙藏在碧绿的水中,山峦如同伏卧的老虎,展现出苍老的面容。来往的人们在此消逝,不知去向,唯有这山与水似乎悠然自得,长久闲适。
此诗暗含“山水”文化的典故,山与水常被视为有灵性的自然元素,代表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诗中提到的“龙”和“虎”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中,象征着力量与威严,也暗示了自然的神秘和不可掌握。
作者介绍:包恢,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常体现出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情感细腻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应是在游历峡山寺时所作,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过峡山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包恢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庾岭分来峙两山”,即以生动的描写引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感。接下来描绘了峡谷的景象,清流环绕,山石交错,表现出一种静谧与和谐的氛围。
“水若龙藏涵碧色,山如虎伏出苍颜”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赋予了水和山以生命与性格,水如龙般灵动,山如虎般威严,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力量。诗的末尾则转向人类的存在,反思人来人往的匆忙,与山水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所追求的“隐逸”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过峡山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包恢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水若龙藏”的比喻是指什么?
A. 水的颜色
B. 水的形态
C. 水的生机
D. 水的流动速度
诗中提到的“南海西江”指的是哪些地方的水域?
A. 北方
B. 南方和西方
C. 东方
D. 西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