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13
闲居 其六
身仍颜斶贵,
事业在林泉。
为采无柯斧,
为渔无钓船。
云光空四壁,
人坐又三年。
未有登高约,
看童放纸鸢。
我虽然年华已逝,容颜却依然美丽,
但我的事业却在这山林之间。
我不带斧头去采摘,不用船只去捕鱼。
四周的云光映照着空荡的四壁,
我在这里静坐了又三年。
我没有约定去登高望远,只是看着孩子们放飞纸鸢。
作者介绍:梁以壮,明代诗人,生于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代,以诗歌、书法和绘画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传达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宁静的隐居生活中,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在明代,士人普遍追求隐逸,因而诗中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开篇以“身仍颜斶贵”引入,虽然诗人已步入晚年,但心境却依然清新,容颜之美与精神之美并重,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接着,诗人表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带斧头去采摘,不用船只去捕鱼,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世俗生活的拒绝。通过“云光空四壁”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恬淡的,诗人在这片宁静的空间中,既享受着隐居的自由,又不忘与世俗的联系,最后提到“看童放纸鸢”,更是通过儿童的游戏表达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视。这种对自然、童趣的热爱,使诗歌充满了生机与灵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出一种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表现出诗人高洁的情操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纸鸢”象征着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的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