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惟详律师自越之义兴》

时间: 2025-05-01 00:44:39

诗句

阳羡诸峰顶,何曾异剡山。

雨晴人到寺,木落夜开关。

缝衲纱灯亮,看心锡仗闲。

西方知有社,未得与师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4:39

送惟详律师自越之义兴

原文展示:

阳羡诸峰顶,何曾异剡山。
雨晴人到寺,木落夜开关。
缝衲纱灯亮,看心锡仗闲。
西方知有社,未得与师还。

白话文翻译:

阳羡的各座山峰,哪里有剡山的独特之处?
雨后天晴,人们来到寺庙,树木凋零,夜晚关门。
缝制的僧衣在灯下明亮,心中安闲,手中拿着锡杖。
西方知道有社(佛教的集会),却未能和师父一同回来。

注释:

  • 阳羡:指的是现在的江苏宜兴,是著名的风景区。
  • 剡山:指的是位于浙江的剡溪,风景秀丽。
  • :指佛教寺庙。
  • 缝衲:指缝制僧衣,衲衣是和尚穿的法衣。
  • 锡杖:僧侣用的杖,象征权威和身份。
  • :指佛教集会或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子向,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因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而被后人称道。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崔子向送别惟详律师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感慨。诗中提到了两个著名的风景区,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友人的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体现了唐诗的优雅与简练,语言清新自然,意象鲜明。开头两句以阳羡与剡山进行对比,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阳羡的山峰虽然多,但与剡山相比,似乎缺乏那种独特的魅力。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思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佛教活动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际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阳羡诸峰顶,何曾异剡山。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阳羡山峰的思考,认为其并不比剡山更为独特,暗含对两地风景的比较。

  2. 雨晴人到寺,木落夜开关。
    雨后天晴,人们纷纷来到寺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3. 缝衲纱灯亮,看心锡仗闲。
    描绘了一个僧侣在灯下专注缝制僧衣的情景,表达了心境的平和与闲适。

  4. 西方知有社,未得与师还。
    这里提到的“社”象征着佛教的聚会,表达了对师父和佛教活动的向往与未能相聚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比:开头通过对阳羡与剡山的比较,突出了两者的不同,深化了主题。
  • 意象:如“木落夜开关”、“缝衲纱灯”等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观,也传达了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际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阳羡: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剡山:代表独特的风光与人文气息。
  • 寺庙:象征精神的寄托与宁静的心境。
  • 锡杖:象征僧侣的身份与权威,蕴含宗教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阳羡”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苏
    • B. 浙江
    • C. 福建
  2. “缝衲纱灯亮”中“缝衲”的意思是什么?

    • A. 缝制衣物
    • B. 修理工具
    • C. 织布
  3. 诗人对剡山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喜欢
    • B. 不屑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江苏
  2. A. 缝制衣物
  3. A. 喜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崔子向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王维的诗中多用意境和情感结合,崔子的诗则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对话,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诗人崔子向研究》

相关查询

咸阳西楼别窦审 送郑正则徐州行营 送韩司直路出延陵 五言南岳寺普上人院一首 留卢秦卿(一作司空曙诗) 闻吹杨叶者二首 送张光归吴 留别常著 登丹阳北楼(一作张继诗) 闻蝉寄友人(一作李端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豕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见弹求鸮 鸟字旁的字 难于上青天 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语学 醇温 艸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各就各位 包含绪的词语有哪些 微服出巡 有棱有角 斋阁 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铺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