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4:39
长门怨
作者: 刘皋 〔唐代〕
营营孤思通,
寂寂长门夜。
妾妒亦知非,
君恩那不借。
携琴就玉阶,
调悲声未谐。
将心寄明月,
流影入君怀。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孤独的女子在长门夜晚思念情人的心情。她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深感寂寞。她知道自己的妒意并非无理,但又感到对方的恩情难以求得。她携带着琴来到玉阶,弹奏出悲伤的曲调,却未能与自己的情感相契合。最后,她将自己的心意寄托于明月,希望明月能传递到情人的怀中。
“长门”是古代宫廷的门,常用来指代宫女或妃子,象征着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明月在古诗中常常用于寄托思念,强调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和无奈。
刘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于世。其诗歌多描写爱情、思念等主题,具有深厚的情感基础。
本诗创作于孤独的夜晚,可能是抒发对离去情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重视与个人情感的无奈。
《长门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夜晚思念情人时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用“营营孤思通”形象地表达了女子思念的情感,接着“寂寂长门夜”则通过环境的描写强化了这种孤独感。整首诗歌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长门、玉阶与明月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既美丽又悲伤的画面。
诗中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女子内心的妒忌和无奈交织在一起,使得情感更为复杂。用琴声传递情感的方式,既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也是对爱情无奈的反映。最后,将心寄托于明月,既是希望又是无奈,体现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助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爱情中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情人的深切思念,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爱情面前的脆弱与渴望。
诗中提到的“长门”象征什么?
A. 高贵的身份
B. 孤独的思念
C. 美好的回忆
女子在诗中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A. 画画
B. 弹琴
C. 写信
诗的最后一句“流影入君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情人的思念
C. 对过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