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4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6:28
送皎然上人归山
作者:李端 〔唐代〕
适来世上岂缘名,
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
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
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
门人流泪厌浮生。
这世间的来去,难道是为了追求名利吗?
离开人世,难道是为了情感的牵挂?
在古老的寺庙中,几日可以抵达高山,
在高松下,月光映照着一位僧人行走。
云雾笼罩,鸟儿飞来的小路上长满苔藓,
雪花映衬下,龙潭的水显得更加清澈。
法主想要回归山林,必定有话要说,
门徒流下眼泪,厌倦了世间的浮华生活。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古寺”、“高松”、“龙潭”等意象均具有浓厚的道教或佛教文化背景,反映了人们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作者介绍: 李端,字君远,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背景下的社会动荡与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送别皎然上人,抒发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与对世俗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名利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
《送皎然上人归山》是一首通过送别高僧皎然而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的诗。全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富有哲理的思考为主线,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山林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以疑问句形式引入,表明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思考,接着以古寺高松的自然景象,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悠远的隐居画面。诗中“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两句,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山中清幽的环境,暗喻了高人对尘世的超脱。
最后两句“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则点明了主旨,表达了弟子对师父离去的舍不得和对浮华生活的厌倦,情感真挚而深刻。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名利的超脱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对浮华尘世的厌倦与追求宁静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适来世上岂缘名”的意思是:
A. 来世间是为了名利
B. 来世间难道是为了名声
C. 来世间是为了友情
D. 来世间是为了事业
诗中提到的“高松”象征:
A. 名利
B. 坚韧与高洁
C. 喧嚣
D. 繁华
“云阴鸟道苔方合”描绘的是:
A. 雨后天气
B. 自然的和谐美景
C. 人间的纷扰
D. 繁华的街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