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8:57
三策天人礼数殊,公孙相业果何如。
可怜秋雨文园客,身是赀郎有谏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公孙弘的思考与感慨。三种策论不同于天人之间的礼仪,公孙弘的政治成就究竟如何呢?可惜在这个秋雨绵绵的季节里,身为有财富的书生,却只能在文人的园子里,手握谏书,却无处施展。
龚自珍(1792-1841),字佩弦,号孟潮,清代诗人、政治家。他生活在清朝末期,目睹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以其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龚自珍对政治的关注与思考在其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通过对公孙弘的评价,反映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无奈。
这首诗围绕公孙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感慨。诗中的“天人礼数殊”点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地位的差异,而公孙弘作为一位知名的政治家,其成就与影响力在这里受到质疑。“可怜秋雨文园客”一句,诗人借助秋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出文人对于时局的无奈与怅惘。诗中的“身是赀郎有谏书”则突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虽然有财富与才华,却难以施展报国之志。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深邃,既体现了诗人的政治关怀,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公孙弘的评价及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价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三策"在诗中指代什么?
诗中“可怜秋雨文园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谏书”代表了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龚自珍的《读公孙弘传》同样抒发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但杜甫更加强调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而龚自珍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无奈与对历史人物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