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2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20:01
红泥亭倒客来稀,
钟磬沉沉出翠微。
无分安禅翻破戒,
盗他常住一花归。
在红泥的亭子里,来访的客人很稀少,
沉重的钟声和磬声从翠绿的山中传出。
无论是否安静禅坐,都要打破戒律,
我窃取了他那常驻的花朵,带回自己的归宿。
龚自珍(1792-1841),字必恭,号孟潮,晚号涤生,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倡导变革,积极参与维新运动,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诗歌,也有关注社会现实的散文。
《杭州龙井寺》创作于清代,作者在游历杭州时,受到龙井寺的影响,表达了对佛教及其戒律的思考。诗中结合了个人情感与对寺院景致的观察,展示了一个文人对自然与佛教哲学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龙井寺的宁静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红泥亭倒客来稀”,既描绘了环境的冷清,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随着“钟磬沉沉出翠微”的描写,寺庙的氛围愈加浓厚,钟声与磬声交织成一种超然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力量。
“无分安禅翻破戒”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戒律的质疑,暗示了在追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往往会与传统的教义产生矛盾。这种反思不仅是对自我的审视,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最后一句“盗他常住一花归”则是诗人对生活的调侃和自嘲,表明了他对世俗的依赖和对自我归属的追求,既有对传统的反思,也有对个体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穿插着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与内心的反思,展示了他对生命、对佛教教义、对自我的深刻理解与探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传统佛教戒律的反思与质疑,表达了诗人对个体自由与内心归属的追求,反映了他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诗中“红泥亭”意指什么?
“无分安禅翻破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诗人对佛教戒律的态度是?
答案:
对比龚自珍的《杭州龙井寺》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但龚自珍更强调内心的矛盾与思考,而李白则倾向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