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次早知山下大雨》

时间: 2025-05-07 06:53:34

诗句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翻山麓。

晓来却问册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3:34

原文展示: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翻山麓。晓来却问册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在山顶月光下宿营,隐约听见雷声在山脚翻滚。清晨我问身边的仆人,昨夜三更时分风雨已将茅屋卷起。

注释:

  • 昨夜:指昨晚。
  • 月明:月光明亮。
  • 峰顶宿:在山顶住宿。
  • 隐隐:微弱、模糊的意思。
  • 雷声:雷的声音。
  • 翻山麓:传来雷声于山脚下。
  • 晓来:清晨到来。
  • 却问:转而询问。
  • 册下人:指仆人或随身侍者。
  • 风雨三更:指夜间的风雨,三更为夜深时分。
  • 卷茅屋:将茅草屋的屋顶卷起,形容风雨大作。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提及“雷声”与“风雨”可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尤其在夜间的自然景象中,常表现出一种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与思考。诗中描绘的情景,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宗道,号阳明,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心学”的代表人物,强调内心的道德自觉与实践。王守仁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其哲学思想,常与自然景观结合,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守仁游历山林的时期,正值夜宿山顶,月明之夜感受到雷声,清晨又听闻风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思考。诗作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体现出他在哲学思考与自然体验中的交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展示了诗人在夜宿山顶时的感受。开篇“昨夜月明峰顶宿”,诗人以月光为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接下来的“隐隐雷声翻山麓”,则打破了这种宁静,雷声的隐约传来,仿佛在提醒诗人自然的无常与不可捉摸。

清晨的“晓来却问册下人”一句,使得整首诗从静谧走向了动态。诗人关心周围的仆人,询问昨夜的风雨,表露出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关注,也可以看作是对生活境遇的思考与关怀。最后一句“风雨三更卷茅屋”,则生动描绘了大雨来临的情景,进一步突显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整首诗通过对夜宿山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体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即便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依然能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与力量,展现了他心中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月明峰顶宿:昨夜在山顶明亮的月光下住宿,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隐隐雷声翻山麓:隐约听见雷声从山脚传来,暗示自然的变化。
  3. 晓来却问册下人:清晨时询问身边的仆人,表现出对周围情况的关心。
  4. 风雨三更卷茅屋:夜间的风雨让茅屋的屋顶被卷起,展现自然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对仗: “昨夜月明”与“晓来却问”形成对比,前后呼应。
  • 拟人: 雷声被描绘成一种活动的事物,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意象: 月亮、雷声、茅屋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思考,同时也体现出一种淡然面对生活中不可预知变化的态度。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结合,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 象征宁静与安详,代表诗人内心的平和。
  • 雷声: 代表自然的力量与不可预测的变化,暗示生命中的波折。
  • 风雨: 代表困扰与挑战,同时也表现出自然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守仁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昨夜月明”描绘的场景是什么? A. 烟雾弥漫
    B. 明亮的月光
    C. 繁星点点
    D. 暴风骤雨

  3. 诗中提到的“风雨三更卷茅屋”主要强调了什么? A. 人类的无能为力
    B. 自然的美丽
    C. 夜晚的宁静
    D. 生活的乐趣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王守仁的《夜宿天池》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笔调表达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两者在风格与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王阳明诗文集》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送丘为赴上都(一作送皇甫曾) 过横山顾山人草堂 龙门八咏。阙口 送崔升归上都 闻奉迎皇太后使沈判官至,因有此作 上巳日越中与鲍侍郎泛舟耶溪 送耿拾遗归上都 赴南中题褚少府湖上亭子(一作李嘉祐诗) 送许拾遗还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蜗角虚名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六脉调和 川字旁的字 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薏苡之谤 谷字旁的字 拨解 包含狂的词语有哪些 剩蕊残葩 栀蜡 矫作 鼓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粉白黛黑 倒枕槌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