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6:06
原文展示:
古洞閟荒僻,虚设疑相待。
披莱历风磴,移居快幽垲。
营炊就岩窦,放榻依石垒。
穹窒旋薰塞,夷坎仍扫洒。
卷帙漫堆列,樽壶动光彩。
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
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
白话文翻译:
这座古老的洞穴偏僻而荒凉,仿佛是为我而暂时设立的。我披着草叶,沿着风吹过的台阶,搬到这个幽静的地方居住。
在岩石的洞窟里生火做饭,依靠石垒放下我的床铺。
穹顶的空气仍然充满着烟雾,平坦的地面也时常被扫拭干净。
书籍和卷宗随意堆放,酒壶和杯子散发出光彩。
居住在这里真是何等简单,恬淡的心境正是我所追求的。
难道我不怀念故乡吗?但我在这里的平静生活,丝毫不感到后悔。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而立,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其哲学思想被称为“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守仁隐居之时,他在东洞的生活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此时的王守仁面临着政治上的挫折,他选择隐居,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乡土的思念与对简单生活的认同。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守仁在东洞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古洞的荒凉与偏僻烘托出一种孤独感,仿佛是为他特意设立的隐居之所。接下来,通过“披莱历风磴”的描写,展现了他在自然中自得其乐的情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抵达精神自由的愉悦。
诗中“营炊就岩窦,放榻依石垒”,生动描绘了他平淡而充实的生活场景。王守仁在这里不仅是追求物质的满足,更是在追求精神的宁静和内心的和谐。穹窒中的烟雾,虽然遮蔽了视线,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气息,象征着他在艰苦环境中寻找到的温馨与安宁。
最后两句“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道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在这种简朴的生活中找到了自我,感到无怨无悔。整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平淡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展现了王守仁的思想深度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穹窒旋薰塞”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空气的温暖。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超越,强调简朴生活的真实价值,表达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守仁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夷居信何陋”是想表达什么?
A. 生活条件差
B. 简朴生活的真实可贵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D. 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提到的“樽壶”象征什么?
A. 知识
B. 生活的乐趣
C. 家乡
D. 自然风光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守仁的《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与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赞美。王守仁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超越,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在主题上有共鸣,但表达方式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