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毛诗 柏舟》

时间: 2025-04-22 09:08:38

诗句

身似柏舟无倚著,心非席石可推移。

威仪不被忧心乱,始信生民有秉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08:38

原文展示:

身似柏舟无倚著,
心非席石可推移。
威仪不被忧心乱,
始信生民有秉彝。

白话文翻译:

我身体如同一艘没有靠岸的柏舟,内心却不像席子和石头那样可以随意推移。我的威仪并不受忧虑所困扰,因此我才相信百姓会有自己的伦理道德。

注释:

  • 柏舟:指用柏木制作的船,象征坚固、不易倾覆。
  • 席石:席子和石头,代表可以随意移动和变化的事物。
  • 威仪:指威风和仪态,通常用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和风范。
  • 秉彝:秉持伦理道德,指遵循社会的规范和道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和人性为题材,展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普对社会现状的感悟,他通过柏舟与席石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内心坚定与外部纷扰的对比,反映了他对民生伦理的关注。

诗歌鉴赏:

《柏舟》一诗通过独特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外界影响的淡然。诗的开头以“身似柏舟无倚著”引入,柏舟象征着坚固和独立,暗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理解和坚韧不拔的态度。与之对比,“心非席石可推移”则强调了内心的稳定与坚定,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紧接着,诗人指出,自己的威仪并未因外界的忧虑而动摇,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最后一句“始信生民有秉彝”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民众道德和伦理的信任,传达出对社会人心向善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坚定的信念与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似柏舟无倚著:比喻诗人身体如同无依靠的柏舟,表现出一种独立与坚韧。
  2. 心非席石可推移:内心不轻易动摇,表明诗人的内心坚定,拒绝随波逐流。
  3. 威仪不被忧心乱:威仪不受外界忧虑的影响,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4. 始信生民有秉彝:最终相信民众会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传达出对社会伦理的信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心比作柏舟与席石,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使诗句更具节奏感。
  • 象征:柏舟象征着坚定不移的精神,席石则象征着易变的外界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坚定与外部动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伦理的期待,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柏舟:象征坚韧与独立。
  • 席石:象征易变与不稳定。
  • 威仪:象征个人的气质与社会地位。
  • 秉彝:象征道德与伦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身似柏舟”中的“柏舟”象征什么? A. 轻浮
    B. 坚韧
    C. 依赖
    D. 迷失

  2. 诗人认为自己的心是什么样的? A. 容易动摇
    B. 坚定不移
    C. 不知所措
    D. 随波逐流

答案:

  1. B. 坚韧
  2. B. 坚定不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杜甫《兵车行》:同样反映了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但更突出社会动荡对个体的影响。
  • 王维《鹿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翠蛟亭 嘉定二年秋重游洞霄宫 濠梁凯歌 洞霄纪游 翠蛟峰 次忠定史越王丹桂韵 郎月行 九日滇府南楼 送李山人赴赵府兼寄谢茂秦 江行有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刀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相继而至 前旒 燕饮 亡不待夕 应接不暇 青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帮虎吃食 锦拆 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烂的词语有哪些 淫雨 各霸一方 入字旁的字 忩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