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中秋近愿晴》

时间: 2025-04-23 23:10:49

诗句

借得冰轮不敢私,几多人要露肝脾。

浮云不用欺天下,须信人间有伯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10:49

诗词名称: 中秋近愿晴

作者: 陈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借得冰轮不敢私,几多人要露肝脾。
浮云不用欺天下,须信人间有伯夷。

白话文翻译:

借用明亮的月光,我不敢独自享受,
有多少人渴望能够倾诉心中的情感。
浮云无需欺骗世间,
只需相信人间还有像伯夷那样的人。

注释:

  • 冰轮:指明亮的月亮,借用“冰”字形容月光清冷明亮。
  • 肝脾:指内心情感,特别是忧虑与思念。
  • 浮云:比喻虚幻的事物,不应被其迷惑。
  • 伯夷:古代贤者,以清白和高洁著称,表明人间仍有高洁之人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伯时,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中秋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喜爱及对人间情感的思考。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时刻,诗人希望能够与他人共享这份月明之美,同时也反映出对人间真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中秋近愿晴》以中秋明月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诗的开头“借得冰轮不敢私”表达出诗人对美好月光的珍惜和共享的愿望,暗示着他并不想独享这一份美好,而是希望与他人一同感受月光的辉映。接下来的“几多人要露肝脾”,则更进一步地体现了人们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中,渴望表达心中情感的迫切。诗人意识到,月光不仅是自然的美,也是人们情感交织的载体。

“浮云不用欺天下”一句,诗人指出了世事的虚幻与变幻,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要看到真正的内涵。而“须信人间有伯夷”则传达出诗人对人性中高尚情感的信念,仿佛在说,尽管世间充满浮云变幻,但仍有像伯夷这样的清白之人存在,值得信赖与追随。

整首诗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借得冰轮不敢私:借用月光,不敢独享,体现了分享的情怀。
  2. 几多人要露肝脾:许多人渴望倾诉内心的真实情感,表露心迹。
  3. 浮云不用欺天下:提醒世人不要被虚幻的事物迷惑,要保持清醒的认知。
  4. 须信人间有伯夷:相信人间仍有高洁的人存在,传达了对高尚情操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轮”比喻月亮,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反语:通过“浮云”暗示世事的虚幻,提升了诗的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珍惜,强调分享与倾诉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人性中高洁的部分寄予希望,展现了诗人对人间真情的信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轮:象征着明亮与清澈,代表着美好与希望。
  • 浮云:比喻世事的虚幻与不实,警示人们要保持理智。
  • 伯夷:象征着高尚的人格与理想,代表人性中的真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冰轮”指代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伯夷”是谁的代表? A. 贪婪
    B. 高洁
    C. 虚伪
    答案:B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B. 对人间真情的向往
    C. 对世俗的放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现思乡之情。
  • 《水调歌头》苏轼:描写中秋夜的月景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秋近愿晴》:二者均以月亮为意象,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的思乡情感,而《中秋近愿晴》则强调共享与人际情感的交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诗词大会》相关书籍与讲解材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烛影摇红 又用张材甫韵 烛影摇红 乙丑正月和闰庵韵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吴门元夜值雨和张材甫上元韵 烛影摇红 春雨 烛影摇红 寿沈母八十八,闰八月望后也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元宵 烛影摇红 春柳 烛影摇红·春小寒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入字旁的字 肃然生敬 遗直 绪结尾的成语 弋字旁的字 包含纳的成语 五言长城 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微不足道 雁奠 识时务者为俊杰 证父 汗牛充栋 丨字旁的字 云舒霞卷 煤子 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