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1:26
关雎泽竭自师陉,
直到瓜丘烬六经。
户外流虫争掩鼻,
当年已作鲍鱼腥。
这首诗描绘了在关雎泽干涸后,自己学习的境地,直至如今的瓜丘,六经也变得毫无生气。户外的虫子在争相掩鼻,想想当年却已变得如鲍鱼般腥臭。
陈普,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目睹了政治与社会的变迁。他的诗作风格多以现实主义为主,关注社会疾苦,常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本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古讽今,感慨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处境。开篇提到关雎泽的干涸,象征着昔日的繁荣已不复存在,转而引入瓜丘与六经,表现出文化与学问的消逝。诗中通过虫子的争相掩鼻,再次强调了环境的恶劣,暗示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整首诗在对比中流露出一种忧伤与无力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人在细腻的意象中传递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也让人对未来的希望感到惶恐。
诗歌反映了个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揭示了文化传承的脆弱性与社会的无奈感。
诗中提到的“关雎泽”象征什么? a) 爱情 b) 失落 c) 繁荣
“六经”的意思是什么? a) 六本书 b) 六个经典 c) 六个诗人
诗中“虫子争掩鼻”的含义是: a) 生活美好 b) 生活艰难 c) 生活富裕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的无奈,但杜甫更强调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而陈普则更侧重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