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1:51
胡虏凭陵甚,长驱青海边。
携家遭困顿,忧国愤迍邅。
不省岁月换,徒惊花草鲜。
到头苏息否,洒泪问苍天。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胡人侵扰的愤慨与对国家忧虑的深切感受。诗中提到胡人肆虐,驱军至青海边,作者因携家遭遇困顿而感到忧伤与无奈。他感叹岁月流逝,却不知自己所处的困境依旧,眼前的花草虽美,却让人倍感惆怅。最后,作者无奈地向苍天发问,是否能有安宁的时刻。
作者介绍:吴说,宋代诗人,生活在战乱之中,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北方少数民族频繁侵扰中原,民众生活困苦,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使其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遭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对胡虏侵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困境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胡人的侵扰,展现出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诗人不仅为国家的安危感到愤怒,同时也因家庭的困顿而感到无奈与悲伤。接下来的两句则将时间的流逝与眼前的美景相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感叹,似乎在说即使花草依然鲜艳,生活却依旧困顿,内心的忧伤难以被外界的美丽所掩盖。最后一句“洒泪问苍天”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泪水向苍天发问,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助,情感真挚且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国家苦难的深切关怀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吴说的《避地白岩山中书怀》和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吴说更多地表现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交织,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国家沦陷的感慨。两者都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但情感表达与关注焦点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