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

时间: 2025-05-02 04:58:59

诗句

此老云相似,何天不往还。

打包龙井寺,持钵虎丘山。

一别经年事,相逢半日閒。

向来参底语,不堕有无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8:59

原文展示

诗名: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
作者: 曾几 〔宋代〕

此老云相似,何天不往还。
打包龙井寺,持钵虎丘山。
一别经年事,相逢半日闲。
向来参底语,不堕有无间。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和尚与我很相像,何时他不在天上和人间往返?
打理着龙井寺,带着钵盂在虎丘山上。
分别已经过了多年,今天相聚也只是匆匆半日的闲暇。
往日与他探讨的道理,依然没有落入有与无的间隙。

注释

  • 此老: 指代佛日杲禅师,作者用“此老”来表示亲切与尊敬。
  • 云相似: 这里“云”意为“说”,表示两人之间的相似之处。
  • 往还: 往返,指佛教徒的修行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往来。
  • 打包: 指“打理、管理”之意,形容禅师对寺庙的照看。
  • 持钵: 拿着钵盂,表示出家人乞讨生计或持戒的形象。
  • 相逢半日闲: 表示相聚时间短,只有半天的闲暇。

典故解析

  • 龙井寺: 位于浙江杭州,是著名的佛教寺庙,以其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 虎丘山: 位于苏州,是著名的风景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常与禅宗文化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真,号虚白,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佛教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文字简炼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曾几与佛日杲禅师相会时所作,表现了他对禅理的思考及对老友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禅宗盛行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是一首表现禅理与人性思考的诗作。开头两句通过对老和尚的描写,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灵魂相契之处,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描绘禅师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智慧的气质,令人心生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虽然分别已久,但相逢时的轻松与愉悦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依旧。最后一句提到“参底语”,道出两人在禅理上的探讨,强调了对有无之间的思考,这种深刻的哲理让人印象深刻。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快,情感上却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禅理的探讨,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通过这首诗,曾几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认可与尊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老云相似: 提出与禅师相似的观点,暗示内心的共鸣。
    • 何天不往还: 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仿佛在讲述一种轮回的哲学。
    • 打包龙井寺: 描绘禅师的日常,体现出对寺庙生活的热爱。
    • 持钵虎丘山: 体现出出家人简朴的生活,强调信仰的坚定。
    • 一别经年事: 表达离别的漫长与重逢的珍贵。
    • 相逢半日闲: 强调相聚时光的短暂与珍惜。
    • 向来参底语: 提到以往的讨论,展现出对哲理的思考。
    • 不堕有无间: 体现出对有无之辨的深刻理解,表达一种超脱的境界。
  • 修辞手法:

    • 使用对仗:如“打包龙井寺,持钵虎丘山”,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
    • 以“云”作动词:赋予“说”的含义,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老友的怀念与哲理的探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禅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老和尚: 代表智慧与经验,象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 龙井寺与虎丘山: 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出修行的环境。
  • 钵盂: 代表出家人的生活状态,体现出简朴与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此老”指的是谁?

    • A. 曾几本人
    • B. 佛日杲禅师
    • C. 其他和尚
    • D. 诗人的朋友
  2. 诗中提到的“打包龙井寺”意指什么?

    • A. 管理寺庙
    • B. 吃饭
    • C. 旅游
    • D. 休息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离别的痛苦
    • B. 对友人的怀念与禅理的思考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与世隔绝的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美。

诗词对比:

  • 曾几的《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与王维的《鹿柴》均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但前者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后者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与独立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追求,展现出禅宗文化在诗词中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经典作品,了解曾几及其时代背景的良好资料。
  • 《禅宗与中国文学》:探讨禅宗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适合深入研究相关主题的读者。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思三绝 送陈粹 次虞宪日近即事五绝 白羊同行五六登无尽墓入义方传庆寺读钟离公所书两句赠八琼张子高碑及吕公来访事程教有诗次其韵 其二 花狮 宁宗皇帝挽诗二首 九日阅武预观军容退而纪事 次李阆州禀议三首·训狐 柳絮二绝 畴甫叔挽诗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阴不阳 百感交集 口字旁的字 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鹊返鸾回 肉字旁的字 豺狼塞路 舌字旁的字 研却 捐开头的成语 采字头的字 亅字旁的字 母慈子孝 文似其人 娇媠 包含颖的词语有哪些 奢放 地转 包含抗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