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高邮射阳湖》

时间: 2025-05-07 07:14:09

诗句

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4:09

原文展示:

过高邮射阳湖
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白话文翻译:

在高邮射阳湖畔,秋风吹起湖面白浪,秋雨中传来败荷的悲鸣。平坦的湖面延绵三十里,路过的行人感受到深重的秋意。

注释:

  • 白波:指湖面上的白浪,常用来描绘秋风吹起水面的情景。
  • 败荷:指已凋败的荷花,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萧瑟。
  • 过客:指路过此地的人,强调秋天对人的感受。

典故解析:

在古代文学中,秋天常被用来象征凋零、孤寂和思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许多古诗中的传统意象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反映出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应是在秋季的某天,诗人经过高邮射阳湖时所作,借助自然景象抒发自己对秋天的感慨,表达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高邮射阳湖》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作,诗人在平静的湖面上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首句“秋风吹白波”描绘了秋风拂过湖面的情景,白浪在阳光下闪烁,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接下来的“秋雨鸣败荷”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秋意,雨水敲打着败荷,发出哀鸣,仿佛在为秋天的结束而哀悼。诗的最后两句“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则点明了诗的主旨,路过的行人不仅在欣赏美景,更在感受这份秋天的情感,内心不免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萨都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深切地体会到秋天的魅力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吹白波:秋风起,湖面泛起白色的波浪,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秋日湖景。
  2. 秋雨鸣败荷:秋天的雨打在已凋谢的荷花上,发出悲鸣,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3. 平湖三十里:湖面宽广,延绵三十里,展现了自然的辽阔。
  4. 过客感秋多:路过的行人感受到浓厚的秋意,暗示着秋天带来的情感触动。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秋雨鸣败荷”中的“鸣”用拟人手法,使荷花似乎在发出哀鸣,增强了情感的传递。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运用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带来变化与冷清。
  • 白波:代表湖水的生动与宁静,亦有一丝忧伤。
  • 败荷: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美好的失落。
  • 过客:体现了人生的匆匆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风吹白波”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雪花飘落
    • B. 湖面泛起白浪
    • C. 夕阳西下
  2. “秋雨鸣败荷”中的“鸣”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3. 诗中的过客感受到什么?

    • A. 夏天的炎热
    • B. 深重的秋意
    • C. 春天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写了孤独与思考的情感。
  • 杜甫《秋兴八首》: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 萨都剌《过高邮射阳湖》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感伤,但萨都剌的诗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而白居易则表现出对别离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相关查询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五牧笛 江宁夹口二首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酬冲卿见别 寄丁中允 答孙正之 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 送春 杂咏八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死生存亡 狼飡虎咽 尤讳 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铩羽涸鳞 湿温 咎证 知情识趣 正在 弓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亅字旁的字 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瞰瑕伺隙 包含哑的成语 鸦军 衣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