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1:05
渡江云 书水云楼词后
作者: 汪洋
寺楼空日夜,桨声不见,烟水已消沈。
一滩黄苇碎,有恨西风,吹影入楼阴。
虚廊响屧,是何人抱雪行吟。
最可怜,身前疏柳,憔悴到如今。
萧森。残星垂幕,隔岸疏磷,对深杯自饮。
听夜阑蝉催梦短,寄语沙禽。
终古一片荒荒月,照客子慵抚青琴。
料明日霜枫染得秋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寂而又凄凉的场景:寺庙楼阁在日夜交替中显得荒凉,划船的声音也不再听见,烟雾和水面都沉寂下去。岸边一片碎黄的芦苇,心中对西风的怨恨,随风吹去的影子在楼阴中徘徊。虚无的长廊上响起脚步声,究竟是谁在抱着雪白的琴吟唱?最令人怜惜的是眼前稀疏的柳树,已经憔悴得不成样子。萧瑟的景象中,星星低垂,隔岸的磷火闪烁,我独自斟酒对饮。听着夜深时蝉鸣催促梦境短暂,寄托对沙禽的思念。古往今来,只有这片荒凉的月光照耀着我,懒散地抚弄着青色的琴弦。估计明天,霜染的枫叶会更加深邃。
作者介绍:汪洋,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对自然景物的深刻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失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代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情感的寄托。
这首《渡江云》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悟。开篇的“寺楼空日夜”即刻引入了一个寂静而孤独的氛围,伴随着“桨声不见”,诗人用听觉的缺失来增强视觉的孤寂,暗示生活的喧嚣已然远去。接下来的“黄苇碎”与“西风”的描绘,充满了对自然的敏感,西风的吹拂带来的是无尽的哀怨,仿佛诉说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虚廊响屧”,这一句通过脚步声的回响暗示了某种存在的渴望,仿佛期待有人陪伴,然而“抱雪行吟”的人却是无形的,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种孤独的情感在接下来的“最可怜,身前疏柳”中达到了高潮,柳树的憔悴不仅是自然的衰败,更是人心的写照。
整首诗在“残星垂幕,隔岸疏磷”中,又引入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的反思,诗人对饮的情景给人一种淡淡的悲伤。通过听觉的细腻描写,“夜阑蝉催梦短”,蝉声似乎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寄托了对自由和归属的渴望。最后,诗人展望明日的“霜枫”,仿佛在暗示着一切终究会迎来新的变化,但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的怀念仍然萦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表现了内心的失落与对理想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桨声不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孤独
C. 喜悦
答案:B
“虚廊响屧”中的“屧”指的是什么?
A. 鞋子
B. 脚步声
C. 琴声
答案:A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快乐与幸福
B. 孤独与失落
C. 爱情与思念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