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漂母饭信图》

时间: 2025-05-01 01:42:05

诗句

国士无双未肯臣,汉皇眼力欠精神。

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2:05

原文展示:

题漂母饭信图 黄庚 〔宋代〕

国士无双未肯臣,汉皇眼力欠精神。 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白话文翻译:

国家中独一无二的人才不愿屈服为臣,汉皇的眼光和判断力显得不够敏锐。 只有在追捕逃亡者之后才设立祭坛,却不如溪边的一位普通妇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国士无双:指韩信,他是当时无人能比的杰出人才。
  • 未肯臣:不愿意屈服为臣。
  • 汉皇:指汉高祖刘邦。
  • 眼力欠精神:指刘邦的判断力和眼光不够敏锐。
  • 筑坛:指设立祭坛,这里指的是刘邦在韩信逃亡后才重视他。
  • 追亡后:指在韩信逃亡之后。
  • 不及:比不上。
  • 溪边一妇人:指漂母,她在韩信落魄时给予他食物。

典故解析:

  • 漂母饭信: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韩信年轻时贫困,漂母多次给他食物,韩信后来成为大将军,不忘漂母的恩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有深刻的见解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韩信和漂母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的重视以及对于领导者眼光的批评。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韩信和漂母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的重视以及对于领导者眼光的批评。诗中“国士无双未肯臣”一句,直接点出了韩信的非凡才能和他不愿屈服的态度,而“汉皇眼力欠精神”则批评了刘邦的判断力不足。后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漂母的善良和刘邦的迟钝,从而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和领导者的责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国士无双未肯臣”,直接点出了韩信的非凡才能和他不愿屈服的态度,表达了对于人才的尊重。
  • 第二句“汉皇眼力欠精神”,批评了刘邦的判断力不足,暗示了领导者的责任和眼光的重要性。
  • 第三句“筑坛直待追亡后”,指出了刘邦在韩信逃亡后才重视他,反映了领导者的迟钝。
  • 第四句“不及溪边一妇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漂母的善良和刘邦的迟钝,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和领导者的责任。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韩信和漂母的对比,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和领导者的责任。
  • 典故:使用了“漂母饭信”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对于领导者眼光的批评。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士无双:象征着非凡的才能和人才的重要性。
  • 汉皇:象征着领导者的责任和眼光。
  • 筑坛:象征着对于人才的重视和领导者的行动。
  • 溪边一妇人:象征着普通人的善良和对于人才的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国士无双”指的是谁? A. 刘邦 B. 韩信 C. 漂母 D. 项羽

  2. 诗中批评了谁的判断力不足? A. 韩信 B. 漂母 C. 刘邦 D. 项羽

  3. 诗中提到的“溪边一妇人”是指谁? A. 漂母 B. 刘邦的妻子 C. 韩信的妻子 D. 项羽的妻子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史记·淮阴侯列传》:详细记载了韩信的生平和漂母的故事。
  • 《过秦论》:贾谊的作品,通过对秦朝的批评,反映了对于领导者的责任和眼光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题漂母饭信图》与《史记·淮阴侯列传》:前者通过诗歌形式表达了对人才和领导者的思考,后者通过历史记载详细描述了韩信和漂母的故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史记》:司马迁著,详细记载了韩信和漂母的故事。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黄庚的这首诗,可以作为学习和鉴赏的参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斛珠 于飞乐 千秋岁 梁州令 渔家傲 黄溪夜泊 恨春迟 玉楼春 渔家傲 玉楼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怒眉睁目 女字旁的字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中土 巾国英雄 手字旁的字 包含藿的词语有哪些 无风起浪 有所为而为 持满戒盈 嘴开头的成语 百寿图 提手旁的字 横撞 鼎字旁的字 三统 首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