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监簿石存中园亭壁》

时间: 2025-05-02 05:43:32

诗句

范周来谒石存中,未必存中似石崇。

可惜南山焦尾虎,低头拜狗作乌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3:32

原文展示

题监簿石存中园亭壁
范周〔宋代〕

范周来谒石存中,
未必存中似石崇。
可惜南山焦尾虎,
低头拜狗作乌龙。

白话文翻译

范周前来拜访石存中,
未必石存中像石崇那样出众。
可惜南山的焦尾虎,
却低头向狗拜倒,变成了乌龙。

注释

  • 范周:作者,宋代诗人。
  • 石存中: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同僚,具体身份不详。
  • 石崇:古代名士,以其才华和名声著称。
  • 南山:指代南方的山,寓意高远。
  • 焦尾虎:传说中的猛兽,象征凶猛和威武。
  • 乌龙:常用以形容事物的虚假和不真实,可能暗指某种挫败或低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周,宋代诗人,生活在相对繁荣的时期,受儒家思想影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清新淡雅之作,也有讽刺时弊之诗。他的诗作多涉及人生哲理,友谊交往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范周对友人的拜访有关,诗中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名声的反思,反映出当时士人对于名声与实际的追求与困惑。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比喻的运用,揭示了作者对社会名利的思考。首联的“未必存中似石崇”反映了对友人的一种自谦态度,暗示即便是知己,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中的境地。接下来的“可惜南山焦尾虎”则将焦尾虎与低头拜狗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高大上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作者用“拜狗作乌龙”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名声虚假的讽刺。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传达出一种愤懑与无奈的情感,体现了范周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范周来谒石存中:说明作者的到访,设定了诗的背景。
  2. 未必存中似石崇:表达对友人品质的谦虚评价。
  3. 可惜南山焦尾虎:引入比喻,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4. 低头拜狗作乌龙:用生动的比喻揭示社会的虚伪和名利的滑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焦尾虎”比作优秀的人才,暗示其应有的地位。
  • 对比:通过“焦尾虎”与“狗”的对比,突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 拟人:用“低头拜狗”来描绘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在于揭示名声与实际的差距,反映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崇:象征着卓越与才华。
  • 焦尾虎:代表着威猛的理想或追求。
  • :象征着低下的地位或不值得尊重的事物。
  • 乌龙:暗示着虚假的名声或误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范周来拜访的是谁?

    • A. 石崇
    • B. 石存中
    • C. 焦尾虎
    • D. 乌龙
  2. 诗中“焦尾虎”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理想或才华
    • C. 社会地位
    • D. 失败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友谊
    • B. 名声与现实的差距
    • C. 自然风光
    • D. 人生哲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虽然两者都探讨了人生和名声,但范周的诗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自我反省,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饮酒作乐。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士人心态。

参考资料

  • 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唐宋诗词选》

以上内容为对《题监簿石存中园亭壁》的详细解析和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一 乌溪沙营大雨 浣溪沙 浣溪沙 晚发见微雪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初夏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 浣溪沙 春晓 浣溪沙 浣溪沙二首·留侯庙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通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悦乐 讆言 西字头的字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谩辞哗说 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鞚鞍 侵收 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攀今掉古 爻字旁的字 沉重寡言 走字旁的字 朝欢暮乐 顶头上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