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香》

时间: 2025-04-26 08:35:26

诗句

暖风吹麝入铅华,不肯随春到谢家。

半夜粉寒香泣露,也应和月怨梨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5:26

诗词名称: 木香

作者: 范周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暖风吹麝入铅华,不肯随春到谢家。
半夜粉寒香泣露,也应和月怨梨花。

白话文翻译:

暖风中麝香的气息飘入了铅华的妆容,却不肯随春天的到来去谢家。半夜寒冷的粉香因泪水而流露,也应该和月亮一起怨恨梨花。

注释:

  • 暖风: 温暖的风。
  • : 麝香,常用来形容香气。
  • 铅华: 指美丽的妆容,铅粉和华丽的装饰。
  • 谢家: 指谢氏家族,古代有名的文学家,代表春天的美好。
  • 粉寒香: 形容花香,粉色的花香。
  • 泣露: 泪水,形容香气如泪般流露。
  • 怨梨花: 对梨花的怨恨,可能是因其美丽而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周,宋代诗人,因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而受到赞誉。生于一个文人世家,受到良好的教育,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诗歌美感与情感表达的高峰期。诗人通过描写木香的细腻情感,反映了对春天美好与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木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情感。诗中“暖风吹麝入铅华”一句,展现了春天来临时的温暖气息,麝香的芬芳与铅华的美丽映衬出春天的生机。诗人将“麝香”与“谢家”相联,彰显了对谢家春光的向往与遗憾,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把握的感伤。

而“半夜粉寒香泣露”则转向夜晚的意象,粉寒香如同细腻的情感在泪水中流露,展现了春天虽美却短暂的特质。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也传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怨恨,情感深邃而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香气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展示了诗人敏感的内心世界。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相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自然美,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暖风吹麝入铅华”:暖风中流动着麝香的气息,轻柔地飘入美丽的妆容中,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2. “不肯随春到谢家”:却不愿像春天一样去到谢家,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
  3. “半夜粉寒香泣露”:在深夜,粉色的花香如同泪水一样流露,表现出夜晚的静谧与抑郁。
  4. “也应和月怨梨花”:月亮也会与梨花一起感到怨恨,说明梨花的美丽是短暂的,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香气与泪水相提并论,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 赋予自然界的元素(如月亮、梨花)以情感,使得诗意更为深刻。
  • 对仗: “暖风”与“半夜”,形成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增强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怨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麝香: 象征着芬芳与美好,暗示着春天的生机。
  • 铅华: 代表美丽与虚华,反映了对外表的关注。
  • 梨花: 象征着短暂与易逝的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意象代表美丽与虚华?
    A. 麝香
    B. 铅华
    C. 梨花
    D. 泪水

  2. 诗中“半夜粉寒香泣露”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D. 无聊

  3. 诗人通过哪些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A. 比喻与拟人
    B. 排比与对仗
    C. 夸张与对比
    D. 反问与设问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范周的《木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前者着重于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波动。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其时代》

相关查询

双柏 夏日北榭赋诗弈棋欣然有作 夏夜 题画薄荷扇 湖上 五鼓 四日夜鸡未鸣起作 舟中作 放翁自赞 出塞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替的词语有哪些 黄羊任人 百孔千创 莹煌 业字旁的字 廉顽立懦 浮疑 营佃 见惯不惊 寝开头的成语 車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宝糖 氏字旁的字 小异大同 竹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