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2:28
正月十四夜
施枢 〔宋代〕
羁游偶值上元时,
莲艳烧空照锦溪。
堂上珠帘如水浸,
庭前鳌架与山齐。
风传鼓吹春声闹,
雨遏笙歌夜语低。
自笑蓬窗勤苦士,
何当太乙为燃藜。
在外游历恰逢元宵佳节,
莲花的艳丽照亮了锦溪。
堂前的珠帘如同流水般浸湿,
庭院中的鳌架与高山齐平。
微风中传来鼓乐声,春意盎然;
细雨中笙歌声低低传来。
我自嘲蓬窗中的勤苦书生,
何时才能像太乙一样享受盛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施枢,字宗孟,北宋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生活情趣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正月十四夜,正值元宵节前夕,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身处艰苦环境的自嘲和无奈。
《正月十四夜》是一首描写元宵佳节的诗,诗人在外游历,恰逢此佳节,心中充满了对节日的向往与思索。诗的开头以“羁游”引入,表达了身在外地的孤独感,与元宵热闹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接着以“莲艳烧空照锦溪”描绘了节日的美丽景象,鲜艳的莲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溪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节日的气氛。
诗中“堂上珠帘如水浸”描绘了室内的华丽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喜庆。庭前的“鳌架”与高山齐平,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春风中传来的鼓乐声和细雨中的笙歌,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快。
最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独白,自嘲身为“勤苦士”,表明虽然外界热闹繁华,但自己却无缘享受。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也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既有对美好节日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人将自己比作哪种身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施枢的《正月十四夜》与李白的《月夜思》均描写了夜晚的情景,但施枢更注重节日的热闹氛围,而李白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