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8:32
渐是秋光欲暮时,
疏疏黄叶遍寒枝,
轻烟淡霭不成丝。
一觉直应嫌梦短,
三更已自怯归迟,
弥天风露我何之?
渐渐地,秋天的光景已近黄昏,
稀疏的黄叶在寒冷的枝头上随处可见,
轻烟淡雾缭绕,却不成丝状。
一觉醒来,真应觉得梦太短,
三更时分,我已因归得迟而感到畏惧,
这满天的风露,我又该何去何从?
袁克文(约1663-1735),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思庵,江苏江阴人。其人以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袁克文的诗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浣溪沙 其一》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秋天的到来常常让人感到孤寂和惆怅,诗人在描绘秋光和寒枝时,表达了内心的忧伤与思索。
《浣溪沙 其一》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整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画面:稀疏的黄叶在寒冷的枝头摇曳,轻烟淡霭如梦,似乎在述说着时间的流逝。词中“渐是秋光欲暮时”一句,形象地表现出秋天的黄昏即将来临,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随着夜深人静,诗人独自回想,心中对梦境的短暂感到不满,仿佛在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的时光。而“三更已自怯归迟”则体现了诗人对归家的恐惧,这种恐惧不仅是对夜晚的畏惧,更是对人生无常和孤独感的反思。最后一句“弥天风露我何之”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面对满天的风露,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与归宿。这种情感的深邃,使得整首词不仅具有自然之美,更具人文关怀,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怀与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揭示了孤独与迷茫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反思与追求。
诗中“渐是秋光欲暮时”指的是什么时节?
诗人对梦的感受是:
“三更已自怯归迟”中的“三更”指的是:
李清照《如梦令》与袁克文的《浣溪沙 其一》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袁克文则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