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0:1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0:14:24
可怜云中燕,旦去暮来归。
自知羽翅弱,不与鹄争飞。
寄声谢飞鹄,往事子毛衣。
琐心诚贫薄,叵吝节荣衰。
阴山饶苦雾,危节多劲威。
岂但避霜雪,当儆野人机。
可怜那在云中飞翔的燕子,早晨出发傍晚归来。
它自知羽毛和翅膀的脆弱,不与鸿雁争高飞。
寄声向飞翔的鸿雁致以谢意,回忆起往昔的那些日子。
心中琐碎的想法实在贫乏,难以珍惜荣华与衰败。
阴山上雾气弥漫,危险的环境却显得威猛。
这不仅仅是为了躲避霜雪,更是要警惕野人的猎杀。
鲍照,字明远,号孟阳,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骈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主题。鲍照的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咏双燕诗二首》是鲍照在感受燕子灵动与自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和自身局限的思考。这首诗描绘了燕子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借以反映诗人对生存环境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燕子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生活的深刻思考。燕子的“旦去暮来归”,表现了其生活的规律与坚持,成为一种执着与坚韧的象征。然而,燕子自知羽翅的脆弱,不与鸿雁争飞,展现出一种自知之明和对自己能力的真实认知。鲍照通过燕子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谦卑和知足的态度。
“寄声谢飞鹄”,则表明了燕子对于鸿雁的敬仰,既是对高飞的向往,也是对自身局限的接受。诗中的“琐心诚贫薄”,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表达出对荣华富贵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岂但避霜雪,当儆野人机”,不仅是对燕子生存环境的描写,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警醒,隐含着对外界威胁的警惕和对生存智慧的思考。整首诗在对燕子的描绘中,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燕子的形象,探讨了生存的艰辛与自我认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诗中“云中燕”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力量
C. 知识
诗人对燕子的态度是?
A. 鄙视
B. 可怜
C. 冷漠
“岂但避霜雪”的意思是?
A. 仅仅躲避
B. 避免一切
C. 警惕外界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