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8-02 05:06:39

诗句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

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

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5:06:39

原文展示: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
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
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白话文翻译:

在正午时分,阳光普照,整个世界都明亮而清晰。
北园中细小的草在白昼时分依然沾着霜。
既然荣华的景象如此短暂,何必独自享有芬芳的气息呢?
我为你抽出琴弦来歌唱,但琴弦已断,无法成章。

注释:

  • 白日:指正午,太阳正高。
  • 共明光:指阳光普照,大家都能看到光明。
  • 细草:小而细的草。
  • 含霜:白天依然留有霜,形容草的娇嫩。
  • 乖荣:乖巧的荣华,指短暂的繁华。
  • 独芬芳:单独享受芳香,暗指自我陶醉。
  • 抽琴:抽出琴弦来。
  • 弦断不成章:琴弦断了,无法奏出乐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 500—540年),字明远,号鲍生,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属于齐国的人。他以才情和诗歌见长,作品多为抒情和咏物,风格清新而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反思人生的短暂与荣华的虚幻。通过表现细草和琴弦的意象,表达对生命脆弱和失落的感慨。

诗歌鉴赏:

鲍照的《学刘公干体诗五首 其五》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沉重的情感对比,展现出对生命与荣华的思考。诗的开头,正午的阳光普照,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然而在这光明之下,北园的细草却在日中仍然沾着霜,给人以脆弱之感。这一对比使人意识到即使在最美好的时刻,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依然存在。

“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一句,表达了对个人荣华的反思,荣华似乎是自我陶醉的结果,而这种陶醉在短暂的生命面前显得毫无意义。最后两句“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更是将主题推向高峰,表达了诗人对无法表达的遗憾与无奈。整首诗在清新与沉重之间游走,展现了鲍照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日正中时:描绘正午的光景,营造出明亮的氛围。
  2. 天下共明光:强调阳光普照,象征着希望。
  3. 北园有细草:引入细草意象,表现出生命的脆弱。
  4. 当昼正含霜:白天仍有霜,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5. 乖荣顿如此:点明荣华的瞬息万变,令人感慨。
  6. 何用独芬芳:反思个人的孤独与陶醉。
  7. 抽琴为尔歌:表达为他人歌唱的愿望。
  8. 弦断不成章:表现无法表达的遗憾,强调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细草”与“琴弦”象征脆弱的生命。
  • 对仗:如“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增强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深化主题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与荣华的思考,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细草:象征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 :象征生命中的冷酷与无情。
  • :象征艺术与表达,表现出无法实现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日正中时”意指什么? A. 清晨
    B. 正午
    C. 傍晚
    D. 午夜

  2. “乖荣顿如此”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荣华富贵
    B. 友情
    C. 自然
    D. 时间流逝

  3. “抽琴为尔歌”中“尔”指代谁? A. 自己
    B. 朋友
    C. 爱人
    D. 诗人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鲍照与李白的作品同样反映了对短暂生命的思考,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而鲍照则细腻而深沉,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鲍照与南北朝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城子 端阳人,牧稀、荩生、约真、钝子携酒肴聚饮于此,赋此志影 江城子(再送卢倅) 江城子 题邹九揖像 江城子 分虎方对客饮予归自颍上 江城子·海棠风韵玉梅春 江城子 咏柳 江城子·与诸年少论缠足 江城子 沙随感旧 江城子 江城子·吊何云阳袁部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斫鲙 鬲字旁的字 冥庆 铁砂掌 秃宝盖的字 心字底的字 前言往行 包含翎的词语有哪些 出头无日 千沟万壑 色字旁的字 掌结尾的成语 尖音 摒弃 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鬯字旁的字 揣奸把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