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

时间: 2025-04-29 14:05:13

诗句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落,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5:13

原文展示:

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 何逊 〔南北朝〕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落,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鸟儿已经向西飞去,残余的晚霞也渐渐消散。 风声在密集的竹林中摇曳,水面的倒影在长桥上荡漾。 旅途中的行人心中充满忧愁和思念,寒冷的江面更显得寂静孤独。 你的情感深沉而坚定,而我则想着回到那渔樵的生活。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各自实现了归乡的愿望,却在分岔路上各自扬鞭而去。

注释:

  • 夕鸟:傍晚的鸟。
  • 西度:向西飞去。
  • 残霞:残余的晚霞。
  • 半消:逐渐消散。
  • 风声:风的声音。
  • 动:摇动,摇曳。
  • 密竹:密集的竹林。
  • 水影:水面的倒影。
  • 漾:荡漾。
  • 长桥:长的桥梁。
  • 旅人:旅途中的行人。
  • 忧思:忧愁和思念。
  • 寒江:寒冷的江面。
  • 寂寥:寂静孤独。
  • 尔情:你的情感。
  • 深巩落:深沉而坚定。
  • 予念:我思念。
  • 返渔樵:回到渔樵的生活。
  • 何因:什么原因。
  • 适归愿:实现归乡的愿望。
  • 分路:分岔路。
  • 一扬镳:各自扬鞭而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江桥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旅途中的忧思和对归乡的渴望。诗中通过对风声、水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傍晚时分的江桥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思和对归乡的渴望。诗中“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而“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则进一步通过声音和倒影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后两句“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而“尔情深巩落,予念返渔樵”则展现了诗人对归乡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色,鸟儿向西飞去,晚霞逐渐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2.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通过风声和倒影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展现了自然的动态美。
  3.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旅途中的忧愁和思念,以及江面的寂静孤独。
  4. 尔情深巩落,予念返渔樵:展现了诗人对归乡生活的向往,情感深沉而坚定。
  5.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表达了诗人对归乡愿望的实现,以及在分岔路上的各自离去。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声动密竹”中的“动”字,赋予风声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中的“夕鸟”与“残霞”,“西度”与“半消”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傍晚时分的江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思和对归乡的渴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以及对归乡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夕鸟:象征着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 残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
  • 风声:象征着自然的动态美和诗人的内心情感。
  • 水影:象征着自然的静态美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 旅人:象征着旅途中的忧愁和思念。
  • 寒江:象征着寂静孤独和诗人的内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鸟已西度”描绘的是什么时间段的景色?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2. 诗中“风声动密竹”中的“动”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尔情深巩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忧愁 B. 思念 C. 坚定 D. 孤独
  4. 诗中“予念返渔樵”表达了诗人对什么样的生活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渔樵生活 C. 田园生活 D. 都市生活

答案:

  1. C 2. B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对比:

  • 何逊的《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何逊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何逊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冒雨往玉照堂观梅戏成长篇 初闻湖南蛙声成三诗 其一 渔父词 次韵酬张仲思高邮见寄二首 其二 杂兴三十九首 其三十六 淳熙已酉二月二日皇帝登宝位镃获厕廷绅辄成 春分后一日山堂述事 其三 题平甫弟梁溪庄园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汎湖共成十绝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未足为道 蜡诏 林字笔画顺序详解_林字的笔顺规则 包含它的词语有哪些 幾字旁的字 花门柳户 恃强争霸 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七画繁体字大全_七画繁体字起名常用字推荐 天渊之差 排患解纷 剽削 楷书万字怎么写?万字楷书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 带河字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河字的经典诗句合集 辛字旁的字 元门 NHK 言不由衷 日字开头的诗句大全 | 日字开头的经典诗句精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