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57
照乘复垂棘,固足为国宝。
朝有宣力贤,爱惜莫草草。
成汤昔在上,剪发救枯槁。
念民不念已,顷刻动穹昊。
太宗疗功臣,亦本为民保。
断须疾其愈,大胜琮璧祷。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民生的关心。开头提到照乘和垂棘,意指国家的法度和治理,强调它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接下来提到朝中有贤能之士,应当珍惜,不可草率对待。提到成汤这个历史人物,他当年为了拯救民众而剪发,表明他关心民生。接着说,君主应当时刻考虑百姓,而非只顾自己,这种关怀能感动天地。最后提到太宗对功臣的恩赐,也是为了保障民众的福祉,强调快速治愈国家的病痛,才能带来更大的胜利和祈愿。
张镃,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风格独特的诗风著称。他在诗歌中多描绘社会民生,关注国家政治,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之时,诗人希望通过诗歌唤起统治者对百姓的关怀和对贤能之士的重视,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思熟虑。
这首诗通过多个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中提到的“照乘”和“垂棘”二者,隐喻治国的原则与艰辛,强调了治国之道的珍贵。接着,诗人赞美了朝中贤能之士,认为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显示出对人才重视的态度。
成汤剪发的典故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深度,表明即使是高位者,也应为人民的疾苦而牺牲个人利益。诗中“念民不念已”的思想,更是体现了为政者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在最后,提到太宗对功臣的恩赐,进一步强调了统治者的责任和义务,指出治国理政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荣耀,更是为了人民的安宁。这种关怀和责任感,能够感动天地,带来国家的繁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提到的“成汤”是哪个朝代的开国君主?
“念民不念已”反映了什么样的治理理念?
“照乘”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通过这样的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涵和背后的文化内涵。